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是如何对民意产生影响的?

来源:“北大政治学”微信订阅号作者:王丽萍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2-22 13:33

民意的形成与政治社会化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王丽萍

摘要:现代民意研究是一个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学科都有其各自的学科研究兴趣和目标;不仅如此,民意还以不同的方式得到研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想要的结果。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使民意研究领域出现分化,从而使民意研究被视为一个高度碎片化的研究领域。尽管如此,民意的来源仍是民意研究中一个较为集中的领域,也是研究者切入相关问题研究的常见路径。

民意形成中的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

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寻找民意来源是民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大众传媒的影响与民意总是联系在一起。早在民意得到广泛研究之前,大众传媒对民意的影响就为研究者所关注。传播学之所以成为民意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大众传媒一直被看作塑造民意的重要力量,而有关民意研究的早期文献很多也都集中于大众传媒对民意的影响。

在政治学与政治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民意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学校及世代与生命周期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代表着不同的民意来源,也反映了早期社会化阶段民意形成过程中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的不同影响。在早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世代与生命周期实际上与个体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社会化先后阶段相对应,而这一过程又是民意形成中情感变量逐渐稀释而信息变量逐渐增加的过程。因此,很大程度上,在民意产生过程中,这些不同来源具有怎样的影响,实际上还是一个情感变量(affective variables)(如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或对子女的控制)与信息变量(informational variables)如何对民意产生影响的问题。

民意形成中的家庭影响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是与孩子接触最多、沟通最多,以及具备了最大程度的感受性条件的人,儿童在其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中对父母极为依赖。在儿童早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最为重要,无论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孩子都受到其父母的影响。

儿童形成其有关政治与政治体系看法的心理过程被认为会经历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政治化(politicization)阶段,儿童意识到在其父母、成年亲属和老师之外还存在其他权威人物和机构,也意识到其直接社交圈之外的政府和法律意义上的某种权力的存在;但是,他们对政治权威的理解常常具象化为某个个人(如林肯),将特定个体作为政府的代表,这是第二个心理过程,即“个人化”阶段;在接下来的第三个阶段,儿童往往认为政治权威都是仁慈的和值得信任的,这一阶段因而被称为“理想化”(idealization)阶段;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第四阶段即“机构化/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过程就开始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 渐能够将不同政府部门概念化。

有关美国年轻一代及其父母的系列研究发现:不仅成年之前的倾向和信仰不足以预测进入成年之后的政治态度,在成年之后也会发生持续的变化;集合意义上的态度,无论是历时的还是代际的,都不能被描述为任何一个单一的过程。在某些问题上,代际之间的确存在影响,有些则受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影响,还有一些则会受到受访者所生活的那个时期的影响。态度可能会在成年之前的经历中找到其根源,但成年时期的青春期表征其实非常有限。一些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有关早期社会化具有终身影响的信条,也使得“社会化解释”(the socialization explanation)有些苍白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