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算法“黑箱” :让你上瘾的背后是什么?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作者:李康乐责任编辑:董玥
2018-04-19 15:08

凯文·斯拉文在TED演讲中说,算法“提炼自这个世界,来源于这个世界”,而现在则“开始塑造这个世界”。在算法“塑造世界”的时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该如何突破功利主义瓶颈,赋予科技以正向的价值?

1

算法没有价值观吗?

算法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的“数字自我”而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推荐。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法是人们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捷径”。人们信任算法,是基于其“客观性”。谷歌公司坚信“我们的用户信任我们的客观性”。谷歌的人机算法模式,试图强调“技术理性”,即“没有人为因素干预的客观性”。但是纯粹的客观性真的存在吗?

算法的背后是人,算法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无疑是需要承载一定价值的。算法的来源涉及诸多因素,人类的需求、利益和社会环境、现有技术等都会对算法产生影响,算法设计者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设计意图、价值观念同样也会影响算法。“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美国学者劳伦斯·莱斯格认为,“尽管代码可以实现去管制化,但代码本身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被商业、政治等非技术力量操控和改变的,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认知是受到管制的,只不过这种管制是通过更改代码而实现的”。

每个公司的算法不尽相同,而这背后体现的都是他们的目的和价值观。我们认为自己拥有很大的权利去选择信息,但实际上所有的选项都是算法给出的既定选项,算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可以看见什么、我们以为什么是真实。在占领华尔街运动高涨的时期,Facebook并没有在显著位置予以推荐,那些将Facebook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的人很可能因此认为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重要。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与多萝西·托马斯说过:“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

虽然聚合类新闻资讯客户端本身并不从事内容生产,依靠的是渠道优势换取媒体和自媒体内容供应,但是,所有的推送内容其实都会承载一定的价值观。社会科学研究中所谓的“价值无涉”,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指对不同价值内容予以同样的尊重,以及给予不符合你的价值观的信息以修正你价值观的权利。因此,认为算法没有价值观的观点本身就值得商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