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要论】以城市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沈坤荣责任编辑:乔梦
2018-08-06 17:12

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北京市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肩负着引领国内高水平城市群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双重任务。因此,深入推进这三大城市群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11市,北京、天津是两大核心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北京承载过多非首都功能,一方面“大城市病”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不够强。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有利于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补齐河北发展短板。

长三角城市群。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由26个城市组成。从城市定位来看,上海致力于打造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南京、苏州是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苏南5市在新型制造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南通成立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打造江苏沿海新兴区域枢纽港;扬子江城市群为上海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杭州是“互联网+”双创中心,拥有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阿里巴巴、网易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宁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基地,宁波—舟山港的货运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合肥已经建成世界级新型显示面板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广州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多元化产业格局。深圳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城市。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高端制造业中心和贸易枢纽,汽车制造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除了深圳与广州,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差异化程度并不明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业发达。近年来,澳门致力于打造葡语系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如果香港的金融资本、深圳的创新和珠三角的制造业进一步形成良性互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将达到更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高质量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路径

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我国实际出发,推动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世界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对内联系紧密、对外高度开放,区域内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就需要建设覆盖交通、能源以及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基础设施。第一,研究制定超越省级的发展规划,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通不同行政区之间的“断头路”,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第二,建立稳定高效的能源、水资源供应体系,实现区域内油、气、电、水等同类型能源资源同网同价,打造一体化都市圈。第三,建立区域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结算中心,推进区域内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共享,实现公共服务“一卡通”。

建立健全有效合作机制。实现城市群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必须促进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市场。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有效合作机制。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突破区域协同发展的行政边界制约,推动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第二,调整城市群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对接协作,推动各城市差异化发展。第三,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建立常态化的城市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世界级人才集聚高地。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主体。应把建设世界级人才集聚高地作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第一方略,让人才“引得来”“使上劲”“留得住”。一是根据功能区定位,以规划引人才,以产业引人才,以市场引人才,避免城市间人才引进的恶性竞争,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让人才“使上劲”,使其技术与知识“用得上”。三是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建设,降低新市民的居住成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广“不见面审批”、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等经验,降低准入门槛,让各类人才“留得住”,成为城市群发展的第一要素。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