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毒气战罪行再添新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史波波责任编辑:杨凡凡
2019-07-24 08:45

近日,日本历史研究学者松野诚也发现的一份日军毒气战部队战斗详报显示,1939年7月日军迫击第5大队在山西省东部山区作战时,向中国军队发射231枚“红弹”和48枚“黄弹”。该文件约100页,包括战斗情况、炮弹使用情况、毒气弹使用命令的副本等,虽然该报道很简短,也只给出了一幅配图,但从“昭和十四年”“迫击第5大队”“7月6日、17日、18日”“山西省东部山岳地区”“红弹”“黄弹”等有限信息仍可大致判断出,日军此3次用毒发生于1939年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发动的晋东作战(日文也称之为“一号作战”,我方有“第二次九路围攻”之称)期间,施毒部队是日军专业毒气战部队迫击第5大队,使用的毒剂种类涉及“红剂(刺激性毒剂)”和“黄剂(糜烂性毒剂)”,其中“黄弹”为迫击第5大队首次在山西战场使用。这为研究日军侵华化学战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然而,正如松野诚也所言,对日本侵华战争中战场实际用毒情况弄清楚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一、晋东作战期间日军确曾对我多次用毒

1939年,日军根据其大本营确定的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将军事打击重点指向华北的八路军,妄图以“肃正作战”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此背景下,其化学战也进入广泛、经常使用的阶段。据日方资料《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述:日本华北方面军根据《治安肃正计划》精神,制订了《昭和14年度治安肃正计划》,将“肃正作战”分3期进行,其中 第1期从1939年1月至5月,第2期从6月至9月,第3期从10月至次年3月;晋东作战(亦称“一号作战”)由1939年6月10日持续至8月25日,目的是歼灭盘踞在山西省东南部的中央军及八路军。松野诚也发现的这份迫击第5大队战斗详报,记述的就是晋东作战期间该大队对中国军队使用毒气弹情况。

晋东作战,日军于6月10日展开兵力部署,实战则从7月初逐步展开。7月3日,日军由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指挥第20师团、第109师团主力和第10师团、第35师团、第36师团、第108师团及独立第4混成旅团、第9混成旅团各一部共5万余人,分九路对晋东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旨在消灭八路军主力,打通白(白圭)晋(城)、邯(郸)长(治)两路,尔后以一部兵力驻扎在潞安(今长治)及沁源,扩大“治安”地区。八路军第129师 385旅、386旅和晋冀冀军区等部在反“扫荡”作战中,先后收复被日军占领的榆社、武乡、高平等县城,歼日、伪军2000余人。

当时中国防化机构不健全,通信、交通不便,对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缺乏完整统计和翔实记载。较全面反映日军用毒的历史文件主要是中国国民党政府军政部1946年编印的《抗战八年来敌军用毒经过报告书》的油印手稿,此件虽提及日军用毒1312次,但仅列表简述了十余次战例,其余均缺少具体内容。国内权威化学战史专家纪学仁在其著作《化学战史》《日本侵华战争的化学战》的基础上,于2007年编著《侵华日军毒气战事例集》,这是目前国内外对日军用毒事例最全面、最翔实的记录。纪学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充分研究,对实地的细致考察,和对中日双方史料比对互参,统计出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至少2091次,造成9.4万人直接伤亡。笔者经过仔细核对《侵华日军毒气战事例集》《抗战八年来敌军用毒经过报告书》和其他所能查到的日军化学战史相关著作、资料,发现了一些晋东作战期间日军在山西用毒的战例,但未找到与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所述“1939年7月日军迫击第5大队使用毒气弹”完全匹配的战例。目前,已知的1939年7月份日军在山西使用毒气的战例主要有7例,这显然是很不全面的。

第1例——7月6日,山西曲沃。日军野战炮兵第6联队第2大队第6中队,对曲沃前村中国军队阵地炮击,发射了窒息性毒气炮弹(来源:《细菌战与毒气战》第672页,吉田来笔供)。

第2例——7月15日,山西高平。连日来,我军与敌军激战于高平以北长平驿。敌军以飞机、火炮猛烈轰击,毒气弥漫,阵地全毁,我军变换阵地(来源:1939年7月19日《抗敌报》)。

第3例——7月21日,山西阳城。沁水敌军五六百有增援阳城,我军在张家庄与敌军遭遇,战斗甚激烈。敌军竟施放毒气,但我军坚持战斗攻入张家庄(来源:1939年7月28日《新中华报》、1939年7月29日《抗敌报》)。

第4例——7月28日,山西晋城。晋城黑石关战斗中,敌军6000余人向我进攻并施放毒气,我军在被围中奋战一昼夜,尔后突围转移(来源:1939年7月31日《抗敌报》)。

第5例——7月,山西。日军在黄家岔堤战斗中,对阎锡山军许绍宗部使用迫击炮发射催泪性和喷嚏性毒气,我军中毒较多(来源:1939年8月9日左权致各兵团电)。

第6例——7月,山西阳城。晋东南我军第85师在阳城西董村战斗中,敌军使用糜烂性瓦斯,我士兵中毒者全身起核桃大之水泡,破后出脓水、糜烂,颇不易治疗(1939年8月5日左权致各兵团电)。

第7例——7月,山西。日本陆军第3飞行集团所部,于7月在山西省境内空投50千克黄剂毒气炸弹66枚,9月空投黄弹12枚,计78枚(来源: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Ⅱ第401页)。

第1例发生在曲沃,第5例在忻州,均不在晋东南;第7例为日军空投糜烂性毒剂弹;第2、3、4、6例均在晋东南,但第2、3、4例发生于7月15日、21日、28日,与战斗详报中的用毒日期不符;第6例时间不够精确,但明确提及糜烂性毒剂,极有可能就是日军迫击第5大队所为,用毒对象为国民党中央军之旁系陕军第22军第85师。考虑到当时日军华北方面军更多的是在山区作战中检验性地使用“黄弹”,且晋东作战的主要对象是八路军部队,因此关于迫击第5大队使用“黄弹”的战例漏项肯定非常多。日本学者松野诚也发现的这份战斗详报对于充实侵华日军的用毒事例、史实很有价值。

二、迫击第5大队毒气战罪行累累

日军迫击大队是专业毒气战部队,虽然装备了迫击炮,对外却称为“迫击队”,而非迫击炮大队,因其在日军“陆军现役部队表”中属于化学部队之列。日军共有18个迫击大队,全部在中国活动过。

迫击大队由3个迫击中队编成,装备94式轻型迫击炮36门,人员963名,马匹429匹。主要携行“红弹”和“黄弹”,有时也携行部分榴弹。94式轻型迫击炮,战斗全重159.6千克,口径为90.5毫米,最大射程3800米,最小射程100米,1分钟可发射20发左右。这是典型的近战化学战装备,比起从飞机从空中布洒毒剂、用榴弹炮发射毒气弹、使用毒气筒等方式,更适应日军在华北山区进行反游击战的需要。该迫击炮配套的是90毫米迫击芥路混合毒剂弹,装填芥子气、路易氏剂或二者的混合毒剂,爆炸时产生的气雾、微粒、液滴,对无防护人员、牲畜的呼吸道、皮肤产生糜烂性伤害,汽化或地面的液滴挥发的蒸汽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同时产生糜烂性伤害。

迫击第5大队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毒气战专业力量之一。根据日本1987年出版的《陆军习志野学校》附录“迫击队略记”,迫击第5大队“自编成之日起的8年间,转战于中国南方战场,是一支精锐的部队。”该略记给出了迫击第5大队大致的毒气战轨迹:

1937年7月,由第14师团步兵第50联队改编,配属第1军第14师团参加进攻华北作战。9月,参加永定河畔、琢州附近战斗和进攻保定作战;10月,参加进攻石家庄作战;12月,参加进攻太原、太谷作战。 1938年2月,参加潞安、泽州、沁河、曲沃作战;4月,参加黄河渡河作战;5月,参加切断陇海线作战;6月,参加兰封作战,获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嘉奖令;8月,参加临汾附近作战、配属第2军参加晋东南作战;10月,参加河口镇附近作战;11月下旬,参加开封附近作战。1939年2月,参加进攻南昌作战;5月参加襄东作战。 1940年1月,参加高平作战;4月,参加晋南作战;8月,参加晋中作战。 1941年2月,参加陵川作战;5月,参加中原作战;9月,担负高平附近的警备任务;11月,隶属第25军,赴东南亚作战。

很显然,这是一份很不完整、也不清晰的毒气战“履历”。晋东作战期间的用毒战例正好没有纳入,对武汉会战期间的记述也不详细。

武汉会战前日军配备了4万发毒气迫击炮弹和毒气炮弹,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共使用毒气375次,将化学战推向高潮,并高度评价化学武器为“决胜瓦斯”。根据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部1938年11月30日《进攻武汉期间化学战实施报告》,迫击第5大队和第3大队配属给了第2军,其中迫击第5大队主要装备毒气弹(装备少量榴弹),在整个武汉会战期间配属于第16师团。显然,这消耗掉的毒气迫击炮弹中大部分是迫击第5大队所为。

目前已知由日军迫击第5大队实施的化学战有数十例。考虑到化学战的特殊性和日军的隐蔽使用,当时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都很难准确掌握当面使用毒气之敌的番号、毒气弹数量等情报信息,肯定有很多已知的用毒战例都有日军迫击第5大队参与。这里仅列举明确提及了该大队的37个战例。

1938年9月25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1时20分,对沙窝东南方磨盘山反斜面中国守军炮兵阵地发射毒气弹60发,达到大体压制,减少了中国守军炮兵的损害(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9月26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8时50分,对沙窝东南方磨盘山中国守军炮兵阵地发射毒气弹30发,达到完全压制,确保日军步兵完全占领磨盘山阵地(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9月27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0时至18时,对沙窝东北方被包围的防御之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23发,使守军动摇,完全防止了防御之守敌实施反冲击(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9月28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2时及15时50分,先后对沙窝东方高地的中国守军指挥机关、炮兵、迫击炮阵地发射毒气弹41发,达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9月29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0时及15时,先后对沙窝东南方西山高地南斜面的中国守军炮兵阵地及望楼南方炮兵阵地发射毒气弹40发,达到大体压制的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9月30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0时50分及18时,对沙窝东南方西山高地反斜面的中国守军炮兵阵地发射毒气弹44发,达到大体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0时50分,对沙窝东南方西山高地的中国守军阵地及指挥所发射毒气弹18发,迫使守军完全退却(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6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3次共发射了92发毒气弹,压制沙窝西南高地的中国守军阵地,支援步兵战斗。炮兵阵地发射毒气弹44发,达到大体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6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7时45分,对沙窝东南方西山高地据守坚固阵地顽抗之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14发,大体压制了守军阵地(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6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3中队于11时,对岩山山顶及有掩盖的机枪火力点发射毒气弹115发,大体压制了中国守军阵地及侧防火力,使第一线日军步兵便于突击(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7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2时,对沙窝西南方高地据守坚固阵地的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48发,大体压制了守军,使日军便于接敌(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7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先后两次共发射30发毒气弹,压制沙窝西南方高地的中国守军(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8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4时及18时,对沙窝西南方高地山腰部机枪火力点发射毒气弹22发,完全压制了中国守军火力,确保日军阵地的安全(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9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17时,对沙窝西南方高地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51发,压制中国守军第一线增兵,达到阻止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1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1时10分及17时,对沙窝西南方高地稜线及反斜面的中国守军迫击炮阵地发射毒气弹32发,达到大体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2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于15时至17时,对沙窝西南方高地稜线及反斜面的中国守军迫击炮阵地发射毒气弹34发,达到压制目的,使其在日军步兵突击到中国守军阵前时不能发扬火力(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下旬,河南信阳。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2中队,在大别山作战期间发射窒息性毒气弹30余发,杀伤抗日军战士300余人(《细菌战 与毒气战》第588页,北村伊助笔供)。

1938年10月15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8时,向沙窝东南磨盘山两侧高地中国守军阵地发射毒气弹12发,压制山顶机枪掩体,达到完全压制。日军步兵直接突击占领(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5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于12时40分至16时,对沙窝东南方西山高地稜线上的中国守军阵地及反斜面的迫击炮阵地发射毒气弹102发,达到完全压制,以便于日军步兵突击(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5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于12时至13时,向磨盘山反斜面之中国守军迫击炮阵地发射毒气弹26发,完全压制后,其停止射击(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5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3中队于14时,向大月山之中国守军阵地及炮兵阵地发射毒气弹74发,达到压制目的,日军第一线步兵直接突破守军阵地(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7日,河南商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于10时,对沙窝东南方西山高地利用岩山据守之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14发,完全压制了侧射火力,保障夺取西山阵地(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7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10时30分,对磨盘山西侧村庄发现的中国守军密集部队发射毒气弹51发,造成守军混乱退却。同时,对吊桥湾东侧高地的守军发射毒气弹27发,达到完全压制,日军第一线步兵直接突入占领成功(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8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12时30分,对吊桥湾东侧高地的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20发,大体达到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9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于9时15分至10时,向据守岩山坚固工事的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47发,压制其阵地上的火力(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9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8时20分,对吊桥湾东侧高地的中国守军山顶机枪掩体发射毒气弹7发,达到完全压制目的,日军第一线步兵突击占领成功(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19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17时20分,对吊桥湾东侧417.5高地中国守军阵地发射毒气弹32发,达到完全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20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于12时30分,向李家凹西北高地反冲击之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11发,袭击得手,阻止了反冲击,确保了日军已占领的阵地(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20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14时,对吊桥湾东侧467.5高地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20发,达到完全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21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于10时5分,向吊桥湾东侧467.5高地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12发,达到完全压制目的,日军第一线步兵直接突入中国守军阵地,占领成功(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22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两次共发射毒气弹21发,压制吊桥湾东南402.0高地的中国守军阵地,均达到完全压制目的(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22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3中队于14时,对四云山的中国守军阵地及炮兵阵地发射毒气炮弹155发,保障日军第一线步兵突击前进(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8年10月23日,湖北麻城。日军迫击第5大队第1中队两次共发射毒气弹36发,压制吊桥湾东面402.0高地的中国守军,支援其步兵战斗。最终,日军第一线步兵直接突入,占领了中国守军阵地(日本《毒气战有关资料》第360页,《武汉攻略战化学战实施报告》附表)。

1939年3月17日,江西永修。日军迫击第5大队在南昌作战中,支援第149联队渡过修水河进攻。于17时30分野战重炮及野炮攻击开始,18时迫击第5大队炮击开始。18门炮同时发射,每中队发射榴弹85发,毒气弹12发(野村春吉《迫击第5大队2中队从军日志》,1981年私家版)。

1939年3月20日,江西永修。修水河北岸之敌日军第106师团于20日夜,以上百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含日军迫击第5大队),向我第76、第105师阵地大量发射毒气弹、施放毒气筒(日军第106师团正面上共发射十五榴毒气红弹300发、野炮毒气红弹700-800发,迫击炮毒气红弹700发,毒气筒约10000个;日军第101师团正面上共发射十五榴毒气红弹1000发、野炮毒气红弹360发,迫击炮毒气红弹700发,毒气筒约6000个;),掩护其部队渡过修水河。至21日拂晓,日军第101、第106师团几乎未遇抵抗“一气攻占”了守军第一线阵地(1939年3月22日《新华日报》,《毒气战与日本军》第93-98页)。

1939年3月22日,江西永修。修水河北岸之敌日军第106师团于20日夜,以上百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含日军迫击第5大队),向我第76、第105师阵地大量发射毒气弹、施放毒气筒(日军第106师团正面上共发射十五榴毒气红弹300发、野炮毒气红弹700-800发,迫击炮毒气红弹700发,毒气筒约10000个;日军第101师团正面上共发射十五榴毒气红弹1000发、野炮毒气红弹360发,迫击炮毒气红弹700发,毒气筒约6000个;),掩护其部队渡过修水河。至21日拂晓,日军第101、第106师团几乎未遇抵抗“一气攻占”了守军第一线阵地(1939年3月22日《新华日报》,《毒气战与日本军》第93-98页)。

1939年3月22日,江西南昌。日军飞机30余架猛烈轰炸中国守军阵地,日军迫击第5大队每门炮发现榴弹4发、红弹4发。于16时许,日军第199联队步兵攻下榨下、龙关(日本《化学战觉书》,安原武男从军日记)。

以上仅是日军第5迫击大队罪行的冰山一角。随着日本学者对日军迫击第5大队战斗详报的披露,该大队更多的化学战罪行将公之于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