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郑国卿来到武警兰州支队训练场,与官兵展开一场战位上的“对话”。
当他坐着轮椅缓缓进入训练场时,胸前层层叠叠的军功章随着轮椅颠簸折射出细碎金光,瞬间吸引了官兵的目光。
“黄草岭的雪没过膝盖,美军的炮弹把阵地炸成焦土……”郑国卿扶着轮椅扶手,布满老年斑的手在空中用力比划,沙哑却坚定的声音穿透训练场。他讲述着1950年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说到战友用胸膛堵住枪眼时,老人的眼角泛起泪光。席地而坐的官兵们膝盖沾满尘土,迷彩服被汗水浸透,却无一人挪动视线,整个训练场仿佛都在屏息聆听那段峥嵘岁月。
“郑老,这枚勋章为什么有五颗星?”座谈时,列兵孙陈应威的指尖轻轻触碰老人胸前的“独立自由勋章”。郑国卿低头含笑,用指腹摩挲着勋章,讲述着勋章背后的故事。战士们围得越来越紧,有人悄悄用袖口擦拭眼角,迷彩帽檐下的眼神从好奇变成了滚烫的敬意。
说着,他又颤巍巍握住身旁战士递来的步枪。“当年要有这‘家伙’,敌人早被打得满地找牙了!”老人指尖划过枪膛,语气里的遗憾与欣慰交织。宁夏固原籍战士叶浩东眼眶发烫:“老英雄,您放心!我们听了您的故事,往后练战术肯定更玩命,绝不让这身军装褪色!”
离营前,郑国卿展开带来的国画《沙场秋点兵》和战士们一起欣赏,“当年我们用简易装备与敌人战斗,现在你们有好武器,但血性不能丢!”
当离开训练场时,郑国卿在轮椅上艰难转身向官兵敬礼,他胸前的军功章叮当作响,这声音伴着官兵训练的呼号声,在训练场上空久久回荡。
(褚君、张星龙、许伟锋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