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海报中两位老人捧着的是老战士杨杰一的照片。杨杰一1904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回民支队军事教官、大队长、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与3名儿女留下了下面这张合影,在他和长子杨光第怀里的,分别是当时3岁的杨光明和1岁的杨若梅。
1953年春,杨杰一(右二)与儿女杨光明(右一)、杨若梅(左二)、杨光第合影。新华社发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炸桥梁、破公路、打伏击,进行大小战斗近千次,消灭日伪军36000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的杨杰一(左一)。新华社发
冀中地区的回民武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父亲会打仗,最早是父亲的战友说起的。”据杨若梅介绍,杨杰一亲历了回民支队的各个主要历史时期,参加并亲自指挥大小战斗无数,其中一场打击日寇运输车队的战斗最为精彩。
1941年秋,时任回民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代大队长的杨杰一接到命令:设伏焚毁日寇押运物资的军用汽车。狡猾的日寇深知战时物资的重要性,一度中断运输,防止被埋伏。
为引蛇出洞,杨杰一带领三大队在交河、阜城地区猛烈进攻,打击出来抢粮的日伪军,致其几乎遭到全歼。他们又向各个村庄多要担架,声称转移伤员,有意扩大伤亡数字,迷惑敌人。日寇以为运输物资的时机到来,决定用汽车突击运输物资。回民支队的战士早已设伏,一边猛打猛冲,一边利用掷弹筒牵制据点敌人拒其增援,最终成功焚毁日寇车辆,圆满完成任务。
回民支队营以上干部庆祝整编留影(1946年4月3日摄)。杨杰一位于前排右二。新华社发
在司令员马本斋的指挥下,回民支队在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在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中,许多战士流血受伤、为国捐躯,杨杰一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杨若梅至今还清晰记得父亲身上弹伤的位置和大小——背上的伤有碗口大小,面部有子弹擦过的伤痕,小腿上也有一处伤……杨若梅感叹道:“父亲身上的弹伤,是永不磨灭的勋章。”
7月8日,杨若梅(左)和杨光明端详杨杰一的照片,回忆父亲面部弹伤的位置。
7月8日,杨若梅展示父亲获得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这枚勋章用于表彰杨杰一在全面抗战时期作出的贡献。
“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回民支队是由清一色回民组成的队伍,其实不然,其中还有不少像我父亲一样的汉族官兵。”杨光明介绍,在党的团结领导下,支队里的汉族官兵都很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回民支队不仅是党团结回民抗日的旗帜,也是回汉团结抗日的旗帜。
“父亲对回民支队的感情很深,他说等退休了,一定要回河北老家看看回民支队的兄弟。”杨光明至今难忘父亲说这话时望向远方、若有所思的神情。
7月8日,杨光明(右)、杨若梅在马本斋纪念馆内参观父亲杨杰一及其战友的照片。
7月8日,杨光明(右)、杨若梅在马本斋纪念馆内参观。
7月8日,杨光明(右)、杨若梅在马本斋纪念馆内通过照片讲述回民支队的故事。
和平年代,回民支队团结一致、英勇善战的故事被人们传颂。杨光明回忆:“1959年电影《回民支队》放映后,院里的孩子们都跑到家里来,缠着父亲讲回民支队的故事。”从那之后,杨杰一常给孩子们讲述战斗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扬民族友谊。
1959年上映的电影《回民支队》的宣传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父亲精神的感召下,杨光明18岁时报名参军,杨若梅和弟弟杨建柱也都随后参军。“小时候父亲常说,保家卫国是最光荣的!”
杨光明(左)、杨若梅兄妹身着军装合影(1970年1月1日摄)。新华社发
1963年,杨杰一因病逝世,骨灰安放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2025年清明前夕,他的骨灰迁回河北省肃宁县冯家庄村。
英雄魂归故里,长眠于这片他曾与战友浴血捍卫的土地。
7月8日,在河北省肃宁县冯家庄村,杨光明(右)、杨若梅向父亲母亲的合葬墓献花。
7月8日,在河北省肃宁县冯家庄村,杨光明(右)、杨若梅为父亲母亲的合葬墓扫墓。
在河北献县的马本斋纪念馆里,史料无声地诉说着回民支队的热血传奇。那些曾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战士们,他们的英魂与精神,于此汇聚,凝成永恒。
7月8日,杨光明(右)、杨若梅走向马本斋纪念馆。
7月8日,杨光明(右)、杨若梅在马本斋纪念馆内向马本斋塑像献花。
7月8日,杨光明(左二)在马本斋纪念馆向小学生讲述杨杰一的战斗故事。
7月8日,杨光明(左一)、杨若梅(左二)在马本斋纪念馆向小学生讲述回民支队的故事。
7月8日,杨光明(右)、杨若梅在马本斋纪念馆“本斋战友群英谱”前与父亲杨杰一的照片合影。
回民支队的战旗虽已隐入历史烟云,但那在华北平原上空激荡过的呐喊与荣光,却化作民族精神星空中永不熄灭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深深烙印在后人的心间。
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铭记牺牲,珍视和平,守护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家园,用奋斗与担当续写这片土地上新的荣光。
统筹:宋为伟 韩芳
记者:牟宇
编辑:杜潇逸
海报:刘琼
报道员:苑立伟
鸣谢:中共献县县委宣传部
马本斋纪念馆
新华社摄影部 河北分社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