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严峻,考验责任担当;救援一线,见证初心使命。
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救援一线,子弟兵争分夺秒转移安置群众、抢通清理道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在兴隆山村帮助受灾群众清理房屋淤泥。邵雷 摄
子弟兵的脚步,永远会第一时间到达需要的人身边
8月8日6时50分,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接到上级命令后迅疾行动,副支队长高鹏带领先遣分队赴榆中县马莲滩村执行先期勘察任务,率先进入灾区展开救援。
“作为先遣分队,我们要排除万难,尽快前往马莲滩村勘察受灾情况,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高鹏在对讲机里对官兵们说道。
先遣分队抵近现场后,无人机操作手李文杰迅速操作侦察无人机,勘探受灾情况。往日宁静的村庄被山洪破坏。浑浊的洪水裹挟着家具、农作物和树木咆哮而过。房屋倾斜倒塌,道路上覆盖的淤泥几近齐膝。
“目前已有33名群众失联,我们编成五个小组,利用搜救仪器,军犬等,采取一线平推的方式,对整个河道一线迅速展开搜救。”指导员田佳佳接到上级指示后,迅速调整编队,展开一线搜救。
河滩一线,淤泥混合着山石、树木遍布两侧,搜救工作开展难度大,官兵们用绳子互相绑在一起,搬起一颗颗石头,挪走一棵棵树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搜救,淤泥浸染的靴子已浑然一色。
“尽管搜救困难重重,但我们有信心,尽最大能力搜寻每一名失联人员。”搜寻任务中,高鹏讲道。截至9日20时,搜救官兵已地毯式搜寻河滩约15万平方米。
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搜救被困群众。田佳佳 摄
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利用无人机搜索被困群众。田佳佳 摄
子弟兵的肩膀,永远是人民群众最坚实的依靠
8月8日12时22分,支队接到上级命令,出动百余名官兵前往兴隆山村方向开展清淤搜救、安置被困群众任务。
14时20分,兴隆山村的一间民房传出求救声音。此时,厚重的淤泥已将整个院子覆盖,一名年过古稀的老人躺在炕上,呼喊着救援人员。大队长杨勇志带领三名官兵趟着漫过小腿的淤泥,快速赶到屋里。
“老奶奶,我背您出去。”杨大队长靠近老人的脸庞讲道。
“谢谢,谢谢你们,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老奶奶忍不住激动地说道。
很快,杨勇志背起老奶奶,和官兵协力走出被淤泥所困的房屋。淤泥钻入战靴,冰冷的温度从脚底传到全身,但杨大队长的心里却很暖,因为他的背上,正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截至9日18时,官兵们成功解救9名群众,转移受损车辆12台,配合大型工程机械清理淤泥、山石700余方,抢通道路2300米。
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在兴隆山村帮助受灾群众转移粮食。秦世龙 摄
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官兵进入房屋搜寻被困群众。田佳佳 摄
子弟兵的守护,永远是照亮长夜的那束光
山洪灾害发生后,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党委闻令而动,第一时间研判受灾情况,收拢人员,调配急救物资器材,做好随时出动救援和院内接收伤员准备。
“请你们救救我爷爷……”8月8日凌晨两点,灾区70多岁的王大爷被紧急送到该院急诊医学科。
灾害发生后,山洪裹挟着巨石、树木,瞬间冲垮了王大爷家的房屋。由于躲避不及,他被倒下的桌子死死压住双腿,在冰冷刺骨的泥浆中苦苦挣扎许久。
送至医院时,王大爷双腿多处擦伤,双脚缠着纱布,面色惨白,双眼紧闭,痛苦地呻吟着。“马上施救!”值班副主任医师马勇俯身仔细查看王大爷的伤情,指尖轻触,王大爷的脉搏快得几乎连成一片。
“是室上速反应。”心电监护仪上的曲线疯狂跳跃,马勇初步判定这是典型的室上速发作。
“快!先推到抢救室,马上给患者吸氧。”根据王大爷的病情,马勇果断下达指令,护士们默契配合。
此时,监护仪显示,王大爷心率不断飙升,警报声尖锐刺耳。“大爷,您别害怕,有我们在,您一定会好起来的。”马勇轻声安慰着王大爷,小心仔细地对他双腿伤口进行清创处理。
经过与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半个小时后,王大爷窦性心律恢复正常。4个小时后,天亮了,王大爷的呼吸也渐渐平稳。“谢谢,谢谢!”慢慢睁开双眼后,王大爷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护士为患者输液。曹玲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