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底:巧借天险歼日寇
■孙 瑾
黄崖底战斗图。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黄崖底战斗有关材料首页。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黄崖底,位于山西省昔阳县以东桑延河谷地带,两侧悬崖如削,高耸入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天然的伏击场。全民族抗战初期,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在此地巧妙设伏,成功阻击、迟滞日军西进,成就了华北敌后战场的经典之战。
1937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将山西作为主要战略目标,调集兵力向正太铁路及其南侧西进。娘子关失守后,晋东战局危急,八路军总部命令129师和115师主力积极出击,打击西犯之敌,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10月31日,129师主力进至昔阳以东地区,决心依托黄崖底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阵”,伏击西进日军。11月2日,敌109师团第135联队1个大队约700余人,由测鱼镇东冶头前进,企图经黄崖底向昔阳进犯。129师遂令386旅771团于黄崖底以南凤居村占领阵地,并派少数部队与敌保持接触,诱敌深入;令772团隐蔽集结于黄崖底以东之巩家庄高地,相机侧击向昔阳前进之敌。
2日晨7时,敌进至黄崖底附近,与771团前哨接触。我军采取节节抵抗、且战且退的策略,诱敌至凤居村西北高地。此处地形险要,敌屡攻不逞。双方对峙至午后,敌如我所料被迫退至黄崖底河滩内集结休整,386旅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火力,突然发起攻击。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太行区1937、1938两年作战材料》“黄崖底战斗”一文,详细记载了当时战况:“我集中轻机枪20余挺、重机枪10余挺、迫击炮2门,向敌突然实施猛烈火力袭击,敌被迫东奔西逃,战约1小时敌复集结500余人,向我2团阵地反扑3次,均被击退。敌分退黄崖底附近村中,及附近渠沟内顽抗,我因受地形限制,无法出击,遂退出战斗。敌伤亡50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电台1架,伤亡连干以下20余人。”
黄崖底伏击战,我军充分运用地形优势,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不仅迟滞了日军西进步伐、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更以实际战果有力证明了游击战术的巨大威力。此后,129师在昔阳地区接连取胜,极大鼓舞了华北军民抗战士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