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谋善断:指挥员的重要素质
■刘翔鹏
图为吴克之用过的望远镜,现藏于海南革命军事馆。
在海南革命军事馆,一支旧式望远镜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它曾随琼崖抗日根据地重要军事领导人吴克之穿越密林、登临高冈,见证了他在炮火硝烟中洞察敌情,一次次作出重大决策。铜质筒身上那一块块磨痕,静静诉说着吴克之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峥嵘岁月。
吴克之以“多谋善断”著称,望远镜、公文包和作战地图,是他形影不离的“战斗三件宝”。抗日战争期间,他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全面抗战爆发后,吴克之认真研读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结合琼崖山地游击战经验,组织所属部队进行各种演习和训练。每到驻地,无论多么疲惫,他都坚持第一时间察看地形、研究敌情。1939年,他抓住敌军麻痹松懈的时机,连续奇袭永兴墟、长村桥等日军据点,取得显著战果。正是靠着日积月累的周密筹划、步步为营的缜密准备,吴克之带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艰苦环境中转守为攻、屡战屡胜。
多谋善断,见于沉着应战、处变不惊。枪声一响,为将者当临危不乱、果敢决断,吴克之在抗日烽火中生动展现了指挥员的这一重要素质。1941年7月,美德战斗打响,中共琼崖特委决定拔除日军据点,由吴克之担任总指挥,统率三个方向部队设伏合围。战斗中情况突变,潭牛方向之敌率先发现埋伏,从背后袭击我第二支队,局势一度紧急。吴克之听到枪声后,意识到情况不对,断定我军伏击暴露,迅速派兵增援,并居中调度兵力,占据坑尾村高地,截击敌援。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吴克之顶住巨大压力,沉着应战,一面指挥部队正面还击,一面命令部队从侧翼包抄,最终形成合围之势,将日军一举歼灭。正是因为吴克之沉着冷静、临阵不乱,才能稳住军心、鼓舞士气,驾驭战场局面,赢得战场胜利。
多谋善断,显于指挥灵活、调度有方。战场环境复杂多变,唯有灵活指挥和科学调度,才能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面对日军对儒万山根据地的多次猛攻,吴克之准确判断敌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一次,900余名敌军围攻儒万山根据地,敌机频繁盘旋侦察。吴克之果断命令加强警戒、增设岗哨,严密防范敌人偷袭。果然不久后,敌机开始俯冲轰炸,地面炮火密集,形势异常严峻。吴克之随即指挥部队分散隐蔽,充分利用地形和掩体,避免与敌机正面交火,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敌人企图借火力优势诱使我军主力出击,吴克之敏锐识破敌人意图,果断调整战术,多路分散与敌周旋,灵活调度兵力,使敌军屡遭挫败。正是凭借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吴克之屡挫强敌,使日伪军虽多次进攻却次次无功而返,吴克之的卓越军事才能在战斗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多谋善断,成于果敢坚决、当机立断。“用兵之害,犹豫最大”。指挥员是指挥决策的第一责任人,在指挥活动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必须具有当机立断、果断决策的能力,才能掌控战局,确保作战胜利。1942年,日军对琼文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蚕食”与“扫荡”,扬言3个月内肃清我军力量。吴克之临危受命,采取化整为零的作战方针,迅速将部队编为游击小组,隐蔽活动,分散出击。他指挥部队广泛开展麻雀战、伏击战、袭击战,先后在大致坡、永兴、塔市等地连续出击,击毁敌装甲车2辆,歼敌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面对敌军集中力量分进合击,吴克之一面组织突袭打击,一面动员群众坚壁清野,挫败了敌军合围企图。一次次当机立断的坚决出击,不仅保卫了琼文抗日根据地,也使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
吴克之作战勇猛果断、指挥灵活机动、谋划周密充分,屡建奇功。他以敏锐的洞察、精准的判断和坚决的行动,践行了“打得赢、打得稳”的战斗誓言。今天,各级指挥员要多学习研究战史战例,深刻领悟胜战之道,做到智勇双全,多谋善断。要把战史战例作为案头常备之书,把战法训法作为日常精研之课,深入陌生地域、复杂环境、极限条件,在从严从难的要求中砥砺指挥素养、提升谋断水平;要在一次次对抗演练中强化体系思维、锻炼协同作战能力,做到眼中有敌、心中有策、手中有招,谋而有方、断而有据、用兵有法,才能扛起新时代强军重任,在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