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球员穿什么鞋,到底谁说的算?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朱瑞 本报记者 仇建辉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11-02 04:03

CBA“球鞋风波”背后的博弈

■朱瑞 本报记者 仇建辉

“我穿什么鞋,由谁说了算?”

这还用说嘛,当然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选择啦。但在CBA新赛季开赛之后,对于周琦、王哲林等球员来说,这却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话题。原来,“赛场上穿什么鞋子,还真的不一定是自己说了算。”

新赛季首战,新疆队原本计划让周琦首发出战,却因为拒绝穿着联赛指定赞助品牌的战靴,被赛场监督禁止出场,直到第二节比赛他换回了联赛赞助商的球鞋之后才重新获得登场资格。无巧不成书,除了周琦之外,另一位国家队球员王哲林亦有类似遭遇。赛后两人均在微博上公开为自己鸣不平,“我为什么被剥夺了穿自己鞋的资格,到底谁来保护球员的利益?”

一时间,球迷茫然,舆论哗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实,关于CBA的“球鞋风波”由来已久。自从2012年国内某品牌以5年20亿天价签约成为CBA装备赞助商之后,中国篮协随即规定,除特许球员和特许贴标球员(允许在训练和比赛期间穿着非联赛指定鞋,但须对品牌标识进行完整的遮盖),其他球员必须使用联赛赞助商品牌球鞋。

不过,由于今年是合同的最后一年,该赞助商和中国篮协对球鞋的限制更为严格,甚至取消了特许贴标球员的名额,并早在7月份就向各俱乐部下发了通知,要求所有参加CBA联赛的国内球员必须穿着联赛赞助商的篮球鞋参赛。

中国篮协的“球鞋限制令”是否合理?对球鞋的打包出售是否违规?是否损害了球员的利益?穿联赛赞助商的篮球鞋是否会造成脚伤?各方的矛盾如何解决……各种问题,扑面而来。

首先,中国篮协的“球鞋限制令”或许是一种无奈但合理的选择。5年20亿的巨额赞助,受益的是整个联赛和各个俱乐部。执行合同中的细则,是中国篮协对契约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对装备赞助商利益的一种保护,本无可厚非。

至于篮协是否有权打包出售球员的球鞋,这个的确值得探讨。NBA联盟是集体出售球队服装,但球鞋的权益留给球员本人。不过每个联赛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的规则,球员作为CBA联赛的一分子必须要遵守规则。我们只能希望,在未来更为成熟的职业联赛中,球员们的个人价值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

至于说穿某品牌的鞋子就会受伤这种借口,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能有个别球员的脚型比较特殊,无法适应统一配发的赞助商品牌球鞋,赞助商也会采取个人定制的方式予以解决。”联赛办的一位工作人员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位国内大牌球员易建联将于明晚登场亮相CBA,而他同样并没有穿着联赛赞助商的球鞋,据悉广东宏远正在为易建联申请特殊通道。中国篮协将如何处理,球迷们都在等待篮协的答案。

至于矛盾应如何解决,或许退一步会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CBA联赛是一个建立在众多合同上的商业联盟,要长久发展,参与者就必须在相互博弈中协调各方利益并最终达到共赢。而要想共赢,唯有相互妥协、合作方是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