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新一代战机路在何方——预测、浅析俄“第六代”战斗机标准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亢靖、王京、刘云华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09-16 19:04:52

在信息化战争大背景下,俄罗斯如何定义新一代战斗机的标准?“第六代”战机跟“第五代”战机相比有什么优势?在俄第五代战机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点,“第六代”战机的前路又在何方?

针对实战,预测俄新一代战斗机标准

随着各国的防空系统的高速发展,现代战争中双方防空系统作用达到饱和。强大的防空系统已然成了战斗机作战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极大约束真实战场中战斗机作用的发挥。为实现战斗机相较防空系统的跨代打击,俄罗斯在现代战争中对“第六代”战斗机的需求十分紧迫。基于现代化战争体系,俄罗斯专家普遍认为,“第六代”战斗机需要实现以下三方面的技术突破。

“第六代”战斗机最重要的性能是能够更大程度地规避防空系统的打击。为达到此标准,俄军方对“第六代”战机的研发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首先是战机能够在被防空系统拦截前将其摧毁。要实现这一需求非常困难,地面雷达的侦察能力总是比战机更加敏锐,但对于“第六代”战机来说,突破这一方向是目前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现实情况。其次,战斗机的隐身性能仍然需要跨代发展。现代雷达发展到的水平几乎能够实现透视所有隐身飞机,利用多普勒漩涡,通过高热量显示能很快地捕捉战机。对“第六代”战斗机来说,要想实现这一功能,除非完全用塑料制造飞机或者用一种新型材料覆盖战机表面,否则实现这一技术方面的突破是极为困难的。最后,战斗机需要有高超音速行进能力,目前已经能够达到3000km/h搭载飞行员飞行,仍然存在被导弹拦截的风险,“第六代”战机要想突破这一标准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高超音速飞行性能本身就与隐身性能是不相兼容的,高超音速下空气强烈的摩擦力,会直接破坏战斗机表面散射雷达射线的涂层,不太可能承受超声的温度限制。

“第六代”战斗机最独特的性能是要实现以网络为中心。这一重要特征将使得其与先前的战机区分开来,实现跨代突破。能够通过网络将战场上的数据直接传输给飞行员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战机能够通过网络很轻易地将火炮及MLRS等目标标识出来,与此同时,地面作战单元能够迅速做出响应,立即对战机标识的目标发动攻击。战机与地面作战单元通过网络进行的交互作用将使得“第六代”战斗机达到战略意义上的新高度。

“第六代”战斗机最新颖的性能是要实现可选驾驶功能。所谓可选驾驶,即是能够实现利用外部资源来控制飞机,或是飞行员远程驾驶,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驾驶。尽管实现这样的搭载会使得战机的电子填充单元复杂化,但是毫无疑问的,在未来的战场上无人驾驶战机将具有摧枯拉朽的战斗力。如果真的实现了这样的需求,它将比现行条件下的无人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突破,将成为空中战场的主宰者。但是要实现这一功能更是极其困难,现代无人机的战斗载荷是以千克为单位计算的,要实现“第六代”战机那么载荷势必会以吨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的发展需求对俄罗斯来说充满着挑战。

而这样的“第六代”战斗机标准也与美国专家所提出的标准有明显的差异。2020年9月14日美空军助理部长向《国防新闻》证实,美空军已经秘密设计、制造并试飞了至少一架神秘的下一代战斗机原型机。他说,“我们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建造并试飞了一架全尺寸的飞行演示机,我们已经准备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制造下一代飞机。”据专家推测,美国的新一代战斗机将采取高超音速巡航、无人机协同作战、三角翼布局、高隐身性能等高精尖技术。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标准无疑比俄罗斯的更加需要先进科技支持,更加注重“穿透性”制空权争夺。但究竟哪一方的标准才更贴合实际、更具有战术优势?在双方的“第六代”战斗机正式服役并投入实战前,我们仍然无法给出无定论。

图为美国“第六代”战斗机外形预测

从苏-57出发,浅析俄新一代战斗机标准

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苏-57仍存在许多不足,另一方面必须承认的是,尽管如此,苏-57仍较好地满足了俄方的战略需求。

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横跨18个时区,约9000公里,其领土防御范围大、防御距离远。加之气候、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西伯利亚以及东部无法建造足够的、可用的空军基地,这要求俄罗斯的新型战机不仅要注重跨音速巡航机动性能,又要注重长距离巡航所要求的高升阻比,以此保证相当的作战半径以及灵敏性。无论“第六代”战机有多少创新点,这两点一定会在预研阶段就纳入考量。

为了满足以上两点,苏霍伊设计出中央升力体布局以及小展弦比机翼来提升升力系数,采用了双串联大弹仓与双并联大间隔进气道与发动机舱的结构。也正因此,从正面观察苏-57,苏-57机体下表面外形相较于其他五代机显得十分复杂突兀,损失掉了相当部分的正向隐身能力。为了补偿损失的隐身性能,苏-57有采用了“扁平设计”,然而这样又限制了载弹舱载弹量,而外挂导弹无疑会再损失一部分隐身性能;为了补偿稍显落后的航电系统,苏-57可选择加装101KS-N光电吊舱,而这毫无疑问会对隐身性能再次产生影响。由此,苏-57因其“第五代”战机的定位以及其隐身性能与主流隐身战机的隐身性能存在较大差距而被外界指摘。

图为“第五代”战机苏-57战斗机

可以说,对于第五代战机,隐身能力与超音速巡航和大作战半径相比对作战效能的贡献更大。苏-57作为俄空军服役的最新战机,其隐身性能落后于其他五代战机,其原因固然有作战方式的需求引导,却也难以掩盖俄罗斯基础工业相对薄弱导致的技术层面的难题。从饱受质疑的航电系统、机身接缝处缺少锯齿状的隐身设计、未作隐身处理的发动机、裸露的铆钉、机炮以及暴露在外的101KS-v红外探测跟踪探头,都向外界显示着俄罗斯在一些领域已经渐渐露出短板。因此,对于“第六代”战机的研制,俄极有可能在创新性的战术指标和实用性两者中更加倾向于后者。对于国际公认的“第六代”战机的战术指标,俄可能会另辟蹊径,像苏-57一样,制造一个不那么惊艳,却更切合实际的“第六代”战机。

然而从另外一方面看,俄罗斯提出的第五代战机苏-57的设计标准有: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夺取制空权,精确摧毁空中和地面及海上目标。苏-57既为应对预警机、加油机等目标研发出了远程空空导弹,同时也安装了激光对抗系统甚至是机炮来应对中近程空战,巡航导弹来摧毁重要战斗节点。因此以牺牲部分隐身性能为代价,换取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战斗机的设计理念,契合了俄空天军当下军事需求。外界戏称苏-57为“4.9代”战机,却忽略了俄罗斯军工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将许多不是尖端的技术整合起来,使得装备整体性能很高。例如苏-57的三面阵雷达和多模式探测系统以及多种制导模式不相同的R-27系列导弹。经济困境是俄军工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这一点在苏-57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10年首飞后直到2021年才少量列装俄空天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第六代”战机研究更可能将有限的军费更多的侧重于如何用好现有技术而非研究新技术的。“第六代”战机的研制标准尚未成定数,在苏-57上装载机炮已经让人意外,俄在“第六代”战机研制上另立门户,与美国提出的“第六代”战机标准相去甚远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