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高原军人,你们的牺牲与奉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傅晓方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10-10 15:04:55

边防官兵冒着风雪艰难跋涉在巡逻路上,守护祖国的安宁。(资料图)

2020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与祖国的生日国庆重合,在人们欢庆节日之时,我们的边关军人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偏远疆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守护家国安宁。

军嫂与塔合曼边防连的官兵一起踏上海拔5000米的高原巡逻路。(资料图)

节日期间,中国军网来自一线的报道,让人更加了解边关军人对家国的那份忠诚与浓情。

一篇名为《雪域高原的求婚仪式,这是边防官兵的浪漫》的报道让人感动、泪奔!3位军嫂经过批准陪同丈夫一起踏上巡逻路,这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而是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冒着严寒大风,克服严重缺氧困难进行的一次跋涉。边关军人与妻子聚少离多,这一路让妻子深深体会到了丈夫戍边的艰辛,也让铁血男儿有了最温暖难忘的陪伴。战士孟宁辉给了妻子一个惊喜:在雪域高原补办求婚仪式。“我在祖国的边关向你求婚,你愿意吗?”“我愿意!”一对爱人的深情表白和拥抱,在零下40摄氏度的高原,仿佛一股暖流,融化了万千人的心!

战士孟宁辉在雪域高原为妻子“补办求婚仪式”。

这让我想起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长歌》中被原兰州军区授予“雪域高原模范连长”的刘长峰,2002年3月1日他因突发高原心脏病牺牲。读着刘长峰的故事,除了被深深地感动之外,还为祖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忠诚的儿子、军队失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战士而悲痛惋惜!

一位藏族战士骑马过河时不慎落水,走在前面的刘长峰当即返回把战士扶上马背,上岸后又脱下自己的外衣让战士换上,自己只剩一件衬衣;一位士官感冒发烧需要输液,刘长峰就一直守在床边,直到凌晨4点,第二天上路,他又执意让士官坐进驾驶室,自己爬上了大厢板;带新兵时,刘长峰用自己的相机给新兵拍军装照,冲洗后寄到新兵家里;春节前,刘长峰还给每个新兵家庭写慰问信、寄贺年卡……

据刘长峰战友回忆,他结婚5年没在家里过一次春节。据刘长峰妻子李淑霞介绍,1999年算是过了半个春节。她回忆说:“那次我们说好一家人一起过除夕,大年三十晚上我包好了饺子,和女儿等啊等……可后来他让一名战士捎信说,他晚上十一二点会回来吃年夜饭。但那天晚上我和女儿一直等到凌晨2点,他才回来,说是他和指导员站哨,让战士们看春晚。”

“雪域高原模范连长"刘长峰生前照片。(资料图)

难道刘长峰对家人真的没情感么?李淑霞保存着刘长峰的一个日记本,里面的记录浸透着他对妻子女儿深深的爱: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我最想家的时候,天气冷了,爱妻和女儿的房间是否暖和?她们是否把防寒衣服都穿上了?真太替她们担心了。若我在家就好了,一切都为她们准备好。爱妻和女儿是我的精神支柱,她们是我一生的依托,是我的最爱。军人的家庭是特别的,军人的妻子也是不好当的,她奉献的多,失去的也多,对我来说欠妻子和孩子的太多太多,一时也难以偿还。

在战友的眼里,刘长峰是“雪山雄鹰”,与那片亘古不变的山脉同在;在女儿的心里,父亲是她仰望的丰碑!

《高原长歌》作者孙晓青将军读了刘长峰的日记感慨道:“这是一个男人绝对真实的心声。我完全可以想象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让自己的灵魂赤裸裸地跳出来,尽情释放平时绝不轻易示人的儿女情长。思念让人如饥似渴,爱意让人如梦如幻,甚至连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生怕别人知道了,会笑话他想老婆,没出息。”

《高原长歌》中的人物、原某边防连5042哨所排长柴进伦,是位有20年军龄的“老高原”。他说:“其实边防军人和大家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每逢佳节,总会想念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非常希望能和家人团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军人无法与父母、妻儿相聚。”

《高原长歌》作者孙晓青与5042前哨班官兵合影。(资料图)

今年中秋国庆来临之际,西藏军区昆木加哨所12名官兵迎着朝阳启程,前往防区内海拔最高的18号界碑巡逻。哨长土旦旺久带领战友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峰、穿越河谷,每个人的背囊中都装着排笔和红漆,他们在祖国母亲第71个生日来临之际为界碑描红。

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常年高寒缺氧、风雪肆虐,土旦旺久和战友一年四季巡守10余个风雪山口、雪山界碑。脚下本无路,是官兵用双脚踏出了一条巡逻路。

午时,路途过半,官兵体力消耗较大,土旦旺久叮嘱大家原地休息,轮流吸氧,补充体力。继续向前,一段山梁横亘眼前。官兵取出背包绳,彼此相系腰间,一个接一个向上攀爬。

眼前这片河谷暗藏不少“陷阱”,巨大的山石下,溪水湍急。土旦旺久鼓励大家说:“界碑就在对面山巅,大家加把劲!”雪峰下,官兵向山巅的界碑发起冲锋。“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18号界碑前,官兵唱起心中的歌,用排笔为界碑描红。

过往部队在康西瓦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资料图)

看到这篇报道,我又想起《高原长歌》中的一段。19年前的10月1日,中秋节和国庆节正好赶在同一天。陕北籍老兵邱英光说:“中秋节晚上,正当人们开始赏月的时候,刘连长带领我们进入了潜伏的位置。月亮刚升起来,又大又圆,让人特别想家。潜伏不能出声,四周静悄悄的,但是我内心很不平静。”

军报记者柳刚在采访时参加了一次潜伏,亲身体验到了官兵的艰辛。他在一篇题为《雪夜,我们与界碑做伴》的报道中写道:凌晨3点钟,天空开始飘雪,气温急剧下降,我掏出温度计一测,已经是零下32摄氏度,雪落在脸上像针扎一样,我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躺在那里一动也不想动。听到我大口的喘气声,王排长连忙告诫我,现在千万不能睡着,否则会休克的。为了使自己眼睛不合上,我不得不爬起来。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睡袋上落满了雪,望着眼前4个雪堆,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线,战士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守卫啊!

巡逻路上,一把雪一口馕。(资料图)

在举国欢庆、万家团圆之际,在繁华都市的万家灯火照耀不到的地方,有这样一批人甘愿忍受寂寞、备尝艰辛、离妻别子、守望高原。尽管他们很平凡,平凡得就像高原上的一块砾石,但是他们很纯粹,纯粹得就像雪山上的一捧新雪。这些奉献者创造的精神财富,应当得到更多社会成员的认可和尊重,这是一种社会良知,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

是的,高原军人的牺牲与奉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