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对他们,唯有致敬!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10-24 12:33:53

70年前

只有一二十岁的他们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0年后

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们

见证了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为了铭记那段气吞山河的壮烈历史

在过去2个月里

新华社记者在全国

寻访到很多志愿军老战士

记录下他们70年后的样子

庞兴海,1930年生,山东商河人,1952年随部队入朝。1953年,在石砚洞北山反击战中,庞兴海因头部重伤昏迷被送往后方医院,战友没有找到他,以为他牺牲了,向国内发回牺牲通知,他的名字还被刻在烈士纪念碑上。1958年,回到家乡的庞兴海才知道自己成了“活烈士”。庞兴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丁朝忠,1927年生,河南鹿邑人,1950年随部队入朝。丁朝忠参加的云山战役是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首次交锋,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黄治富,1935年生,湖北黄冈人,1956年随部队入朝。黄治富在朝鲜勇救落入冰洞的儿童,被称为“活着的罗盛教”,荣立一等功1次。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林炳远,1932年生,四川南充人,1951年随部队入朝。在上甘岭战役中,林炳远共歼敌140余人,被志愿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王清珍,1936年生,北京人,电影《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1951年,年仅15岁的卫生员王清珍随部队来到朝鲜,在上甘岭战场上,她悉心护理伤员,并为他们唱家乡民歌,鼓舞他们战胜伤痛,荣立二等功。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王仁山,1928年生,浙江杭州人,1950年随部队入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王仁山冒着枪林弹雨在运输线上日夜穿梭,经常开车与敌军飞机“捉迷藏”,安全行车15000公里,完成物资和伤员的运送任务。王仁山荣立一等功1次。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易禄亨,1936年生,重庆涪陵人,1951年随部队入朝。1952年10月,易禄亨随部队参加战备训练时遭敌机轰炸,他跑进村里,从火海中抢救朝鲜群众,被朝鲜军民誉为“中国好儿女”。因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易禄亨荣立一等功1次。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张计发,1926年生,河北赞皇人,1951年随部队入朝。上甘岭战役中,张计发带领连队击退敌人一次次反扑,一度战斗到只剩8人,荣立一等功1次、集体一等功1次,是电影《上甘岭》中连长张忠发的人物原型。在上甘岭战役最艰苦的阶段,张计发让战友们分享一个苹果,可谁都舍不得吃,苹果传了一圈又完整地传回张计发手中,这个故事日后成为电影《上甘岭》中的情节。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赵力合,1931年生,河北任丘人,1951年随部队入朝。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在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赵力合等12名侦察员化装成南朝鲜士兵,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为金城战役取得胜利作出突出贡献,赵力合荣立一等功。这就是后来被搬上屏幕的传奇故事“奇袭白虎团”。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高晋文,1925年生,山西长治人,1951年随部队入朝。作为连队指导员,高晋文指挥炮兵连在上甘岭战役中创造了“四多一少”即“坚守天数多,消灭敌人多,取得战绩多,立功受奖人员多,伤亡人员少”的优异战绩,曾和特级英雄黄继光并肩战斗,个人荣立二等功,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今天起

我们将陆续发布

7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的肖像和故事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向新中国致敬!

向世界和平致敬!

 

出品人:何平

总监制:刘思扬、张宿堂、朱天舒

策划:李学勇、刘洁、陈凯星、周亮、许富昌

监制:刘刚、兰红光、田源、贺大为、董智勇、李拯宇、齐慧杰、陈知春、于卫亚

执行策划:焦旭锋、琚振华、马勇、马宁

统筹:乔煜城、梁健、齐歌夷、李贺

编辑:马宁、张书旗、郭宇靖、王经国、梅世雄、屈萌、武冲、梁凯、丁鹏、高蕊、缪异星、相昌盛、吴蓉、李梦娇、商谦、王南、路滨琪、林碧锋、雷雯雯、刘艺、黄一宸

摄影记者:琚振华、程敏、刘续、王松、杨晨光、牟宇、冯大鹏、刘潺、江宏景

设计:殷哲伦

报道员:陈鑫炜、田金蕊、周晓楠、刘军、于安杰、孙超

实习生:岳婷、程铄淇、卢佳灿、张瑾涛、汪咏欣

制作单位: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