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旅作家对话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历史传承与文化自信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水玉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0-12-11 17:06:17

历史传承与文化自信

军旅作家水玉:12月8日,适逢紫禁城正式落成600周年,能参加您的《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新书发布会,并聆听您的讲演,感触颇多!您曾提出要让故宫博物院“活起来”,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多个场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实际上,多年以来,总书记一以贯之关心故宫,从视察文物到接待外宾,从出席《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再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总书记的指示和教诲已化作强大动力,促使“故宫人”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之所以能呈现出今天的壮美紫禁城,是一代代“故宫人”在社会各界支持下所取得的成果。

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献礼之作,这套书分为《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宫殿漫步》《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文物风华》《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故人匠心》三册。“宫殿漫步”讲述有着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建筑的故事。“文物风华”讲述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以“细说文物”“详话展览”“萃赏国宝”三个部分为内容,向读者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以及文物和展览背后“故宫人”为守护这些珍宝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故人匠心”分为“风雨故宫人”“深情系故宫”“传大匠精神”三个部分,讲述一代代“故宫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保护故宫的感人故事。也是我从故宫“看门人”的角度,回顾了自己在七年院长任内,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的理念,带领全体“故宫人”通过不懈努力,让故宫文化走近人们的生活,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的故事。在这套书里面,也涉及了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管理改革、学术与教育、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各个方面。

定义一个好的博物馆的标准,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就行,而是一定要深入其文化资源,凝练出文化能量,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闲暇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回去以后还念念不忘、一来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有人言:“丹宸永固,其生命活力始终来自于八方黎民,其新陈代谢的源泉始终来自四海苍生。”红墙、黄瓦、蓝天,这三种色系可调出万千美景,是600年紫禁城的主色系。600年的紫禁城,95岁的故宫博物院,其实依旧很年轻,依旧色彩斑斓。只要我们深入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和教诲,提升“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守正创新、深耕力行,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就一定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甚至更长久的新时代,以传播中华文明,丰富世界文化。

水玉:红墙、黄瓦、蓝天,故宫多美的色彩,也是您新作三本书封面的主色调,呈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您自称为故宫的“看门人”,而非“掌门人”。在故宫博物院当了七年多的“看门人”,您怎样评价自己这些年的工作?

单霁翔:我是2012年1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这七年,我想从普通游客的角度能感受到的是,故宫的开放面积由30%增加到了80%以上,8%的文物向公众展出。宫墙之内,违建被陆续拆除了,机动车不再出现。地上的垃圾变少了,休息的椅子和女厕所变多了。屋顶的杂草不见了,砖石缝里再也抠不出烟头。

此外,对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应该就是故宫的门票。几年来,不管情势怎样变化,我都坚持门票不涨价,因为涨价会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挡在门外,被门票挡住的一定是最需要在博物馆学习的学生们。特别是今年,故宫在新冠疫情来了以后关闭了,但故宫依然通过其他形式跟全球的观众建立广泛的联系。

2011年,故宫发生了一起失窃案,金嵌钻石手袋、金斩花嵌钻石化妆盒等七件藏品丢失。当时,故宫使用的安保系统是1998年建成的,失窃案后受到了公安和社会各界的狠批。因此,我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张罗着更新设备。如今,故宫的监控室里,共有65面大屏幕,接收着3300个摄像头传回的影像。故宫太复杂,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万无”。

随后,我开始走访故宫。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共磨破了20双布鞋,走遍了故宫9000多个房间。有媒体报道:“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以来,只有两个人做到了这件事,一位是单霁翔,另一位是跟在他身后拍照的秘书。”

走访的时间一长,我就发现飞鸟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强,生长时会拱瓦,瓦松了,宫殿就要漏雨,木头就会朽毁,建筑就要大修。走访过后,我就开始立规矩:房屋墙头、瓦面不能有一根杂草;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理掉;宫里严禁吸烟。时至今日,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屋顶没有一根草。

过去故宫里有许多违规建筑,用于办公的彩钢房不仅占据了不少空间,而且很不美观。除此之外,不少非故宫单位还占着古建筑办公,尤其是西华门里,训练运动器具、机动车停车场地等占据了大片空间,既影响故宫文化遗产安全,也影响故宫博物院进一步扩大开放。对此,我又开始拆违建、搞腾退,先后拆掉临时建筑1.3万平方米,原有的59处彩钢房已全部拆除。因此我才说:“我希望到2020年,紫禁城里面只保留古代建筑和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建的少数建筑,没有任何一栋现代建筑,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另外,我还特别感谢军人们,故宫不少重要地方至今还由军人24小时驻守,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老干部服务管理局建立保障协作关系,驻京部队的老干部也多次走进故宫,探寻“国家会客厅”的文化记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至于要怎样评价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我想如果用百分制来评判的话,我只给自己打70分,比及格好一点,我就很满意了。

水玉: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这是怎样的理念转变?蕴含的深层涵义是什么?

单霁翔:众所周知,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堪称是厚重又博大的中华5000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作为一座博物院,这里珍藏着186万余件(套)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

过去文物保护只研究文物,现在我们研究国土空间里面的5000年文明传承下来的内容。2019年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之前一直有人质疑中国只有3000年文明,达不到5000年,考古学家和文化历史学者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实证着5000年文明史,从东北的辽河到南方的珠江,特别是黄河和长江流域,良渚遗址以4300年至5300年的历史,13道水利工程的庞大的古代工程系统。实证了古国的概念和文明的诞生。

世界遗产运动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当这些遗产受到威胁时会举全国之力和世界之力进行拯救。埃及的阿布辛贝神庙因为水库建设要沉入水底,50多个国家共同努力把它抬到了高地。这些遗产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独有的,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这个理念一诞生很快达成共识,于是几年后在1972年就诞生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

我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长城、周口店、秦陵兵马俑、故宫、敦煌莫高窟和泰山等,成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引发了很多城市和地区的“申遗热”,特别是1997年平遥、丽江两个小城成为世界遗产之后,我们手里就有了一个长长的预备名单,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

过去保护的文物是静态的,古遗址,古墓葬,包括万里长城,它们失去了最初的功能,成为被观赏的对象。但新理念告诉我们,还要保护动态的生产、生活,文化遗产不意味着死气沉沉。于是历史街区、江南水乡、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生活区域今天也变成了保护的对象,还有人们生产的空间,比如茶园、盐田,河北的一片冬枣树林还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文物保护已经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过去文物保护一个点、一个面,比如保护一座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保护历史街区和历史城市,但今天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人们文化交流、商品贸易的文化线路。

过去文物保护的是物质要素,今天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非物质要素。这些年我们大量的非物质要素和文化,比如羌族的笛子、哈尼族的耕作技术、汉族的过年习俗、傣族的泼水节等都得到了保护。

当我们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的视野扩大了,我们的理念得到了更新:一是时代传承性,二是公众参与性。时代传承性就是表明我们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不是一代的,每一代人都有保护的责任。

过去我们从事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馆管理,往往把身边的文化遗产看作是远离当今社会的“过去的东西”,它们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文物重回人们的生活。只有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文物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才会真正地呵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会有尊严、有魅力,而有尊严和魅力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当文物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积极力量的时候,才会惠及感召更多的民众,让更多的民众来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水玉: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和传统文化,我们能给人们带去怎样的文化自信?

单霁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我们自信的表征。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一个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辨识符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积淀了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资源。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外来文化如何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这不仅体现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宇宙观(自然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的文化观,还体现为诚实守信、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世界观,等等。当今时代,这些优秀文化成果依然滋养着当代中国人,并以其活态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会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

面对浩瀚多彩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著名的“双创理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有着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深化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认同感。可以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深刻理解。

水玉: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如何才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单霁翔: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元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灵魂血液中,早已成为华夏儿女安身立世的根本和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也滋养了华夏民族的成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创造,也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精神遗存,不仅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精神养分与重要构成。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需要在多个方面、多个环节,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理论与研究、创新与发展方面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文化自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根基,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必须像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前提。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就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就能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自觉弘扬时代文化新风。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国家层面来讲,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需要我们立足现代,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创新的关键不是让传统文化换上时髦的外衣,而是让传统文化以适应人民需要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坚持以现代人的立场、眼光去审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糟粕,呈现优秀。只有抓住中华文化的灵魂,让其成为现代生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使中华文化永远有源头活水滋养,有正确思想引领,有时代精神灌注,在新时代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水玉:是的,这也是故宫的永久魅力和永久传承!故宫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一定会以历史传承与文化自信在世界上扬帆搏浪,在世界文化传播中注入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