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革命先辈战斗诗词赏析:《呈父亲》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1-27 13:27:25

【导读】

1840年鸦片战争后,神州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正酝酿形成新的风景。这年秋天,受革命思想影响,17岁的毛泽东说服父亲同意他到湘乡东山小学堂继续读书,临行前写下了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明心志。诗作前两句鲜明表达了作者离家求学、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体现了发奋图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后两句抒发了好男儿四海为家、甘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气魄宏大,激越铿锵,彰显了青年毛泽东心系天下、志在四方的高远境界。

【全诗赏析】

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①,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②,

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①乡关:家乡

②桑梓:借指故乡。《诗经·小雅·小弁》:“纬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所种,对它要表示敬意。

【链接】

奇男子“二十八画生”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根据自己名字的繁体笔画,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发表文章,激励同学为挽救今日中国之危亡、为改造和建设未来国家而储才储能,做有真才实学的救国“奇杰”。不少人前来询问是否真有“二十八画生”这个人,他们并不知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毛泽东,当时的人生志向就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毛泽东曾在《新青年》发文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寒冬时节他用冷水擦身,大雨滂沱他在野外奔跑,江水滔滔他去搏击风浪。大家都感叹青年毛泽东的志向之奇、行为之奇和写诗作文的“戛戛独造”之奇,钦佩地称他为“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