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红色经典陪伴几代人

来源:上游新闻 作者:宋海峰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2-01-15 12:23:20

在我的骨子里,有着深深的红色情缘。我爱看红色书籍、爱唱红色经典歌曲、我爱观赏红色的画作……然而,在我心灵深处,对我影响最大、震撼最深的,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

记得在我孩童时,八一厂摄制的军教片《地道战》,是我观看的第一部红色经典电影。当时,作为小学三年级的我,对这段历史是不熟悉的,但影片中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在我稚嫩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一种红色情怀就此萌芽。

红色光影,永恒记忆。八一厂出品的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深深地烙在“看着八一厂电影长大的亿万观众记忆里,深深地感动了几代人。

行走在八一厂厂史馆,我不禁陷入沉思:从我们父辈就开始看的红色经典电影,浸染、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人,至今还在感动着我们。这方寸的胶片中究竟是什么牵着几代人的心,又是什么给我们人生留下了抹不去的红色情愫?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我军文艺工作,本质是党的政治工作,是时代最刚性的旗帜和音符。

知所从来,方知所去。1952年,八一厂正式建厂后,一代又一代八一电影人就秉承着“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的神圣使命,或黑白、或彩色,用胶片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

走近红色经典电影剧照集锦墙前,就是走进了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记忆。抬头,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五壮士》《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等一部部耳熟能详,久映不衰的红色经典影片剧照。一位参观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观映这些红色经典电影,让人们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人民军队党旗所指,军旗所向的非凡征程,引导人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磅礴伟力。

驻足在《大决战》剧照前,我想起了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袁成亮,在电影《“大决战”诞生记》一文中写得的一段话,当年,小平同志看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系列电影后,满意地说:“片子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在峥嵘岁月中初心如磐,在使命召唤下铸就辉煌。为用每秒二十四个方格拍好震惊世界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八一电影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唱响主旋律,精心拍摄这三部系列电影。电影上映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当时的电影界高度评价,大决战三部系列电影,不仅用影像书写了大决战雄浑壮美丽的史诗,还承载了新中国建立的激情记忆和坚定信仰,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电影画廊增添了异常夺目的一页。

在电影《雷锋》剧照前,一位七十出头,精神矍铄的老军人看得入神。我们边看边交谈,话题就此打开。

筑牢精神高地,彰显信仰之美。这位老军人侃侃而谈,八一厂自1964年拍摄了国内第一部以雷锋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雷锋》后,先后拍摄了《雷锋之歌》《雷锋的微笑》《雷锋在1959》等16部雷锋主题电影,为不同的时代留下了雷锋的丰满影像解读,为全国学习雷锋精神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力作用。

举信仰之旗、立思想之柱。八一厂培养造就的一大批品行高尚、造诣深厚优秀影视艺术家,把崇德尚艺作为人生必修课,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红色经典影片,激励着人们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

驻足在群星璀璨墙前,端详着王心刚、王晓棠、韦廉、田华、严寄洲、李俊、陆柱国、陶玉玲、黄宗江、翟俊杰等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的照片,我仿佛听到了一代又一代八一电影人的心声:“我们是军队电影人,弘扬时代主旋律,我们永远挺立潮头……”

“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在银幕上塑造的众多的英雄形象,让人泪目,感其崇高,震撼人心,镌刻进几代观众的记忆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

立信仰之柱,贯英雄之气。有着银幕上的“第一军人”之称的王心刚,在影片《红色娘子军》里饰演的洪常青慷慨就义那场戏,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正是这个“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经典镜头,让许多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人经历了最初的信仰沐浴。

为英雄立传,为民族立心。在拍摄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时,王晓棠重写了“姐妹两次相见”“银环夜访”“金环牺牲”七八场重要戏,将女性英雄的信念、风骨和浩然正气,传递给了观众。这么多年来,这部电影我不止观映了数10次,但每次我观映影片中“金环牺牲”这场戏时,都热泪盈眶。我想,是为英雄感动,是因为跨越时空,我仍能与先辈们情感共鸣、精神相拥。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散文大家吴伯箫的文字似乎被记住的不多,但这一句却一直拨动人们的心弦。

厂史馆电视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经典画面。一位六十出头的参观者,在哼唱这部影片的插曲《红星歌》时流下了泪水。他激动地说:“每当聆听一首首红色革命歌曲时,那一幅幅、黑白、彩色影像熔铸下的红色印记,如雕塑般刻在灵魂深处,挥之不去,让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正如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生前所言,一部好的红色电影精彩的插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脍炙人口的歌词,为升华影片主题增色不少,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历史是有回音的。用胶片追寻历史,不只是关乎过去的记忆,而是寻求一种精神的传承,让信仰在党旗下更坚定,让响彻神州大地的历史足音激荡成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最强音。

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八一厂出品的《古田军号》《浴血广昌》《三湾改编》《太行山上》、《八月一日》《八路军》《百团大战》《解放》等一系列红色主旋律影视作品,用影像多角度地注入鲜活的红色基因,生动感人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让人们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为传播理想信仰之美、革命英雄崇高之美,为民族崛起、强国强军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与铁血阳刚之精神。

好的影视作品在光影当中传递温度和力度。八一厂秉承“为人民树碑、为新中国立传、为新时代放歌”的使命,创作拍摄了一大批与党史、新中国史、与改革开放史、与新时代相关联的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真实题材的开掘与深耕,映射时代的精神光谱。2021年,八一厂把“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先进事迹搬上银幕。这部获得第34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电影,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唱响了新时代奋斗者之歌,“你守岛、我守你”等金句刷屏网络,被誉为“一部贯注英雄气、厚植家国情的精神史诗”。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标记。由八一厂领衔出品,并斩获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长津湖》,将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战斗故事展现得动人心魄,影片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影片上映后,创造了票房奇迹,一举夺得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首的优异成绩,形成“爆款”式的现象级作品。

岁月推移,永远不会湮没隽永的诗篇。建厂七十年来,八一厂创作拍摄了2700多部反映我党我军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影视作品;累计斩获“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1000多个。

徜徉在厂史馆,随处可见历年来拍摄红色经典影片用到的各种道具、手稿、剧照等“红色印记”。一望眼,那一抺绚丽的红色就会闯入眼帘。半个世纪多过去,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来到八一厂参观,往往都说着同一句话:“我们是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八一厂奏响更加恢弘的乐章指明了方向。看今日之八一厂,正以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拥抱伟大时代,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正如八一电影人所言,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让我们的后代永远都说那句话:我们也是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

大江流日夜,浩荡歌未央!

(作者为《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