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强军之魂
——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支队执勤八中队用创新理论建队育人综述
工字房、七孔桥,红米饭,南瓜汤……在地处渭北高原的马栏山脉,到处闪耀着“红星”的光辉。上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关中分区军民在此进行了6年的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守卫了陕甘宁边区南大门。
如今,驻守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武警陕西总队咸阳支队执勤八中队,这一沐浴在真理之光下戮力强军的先进集体,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学系列讲话、育“四有”新人、建“四铁”连队,成为武警部队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2017年8月1日,被武警部队授予“用创新理论建队育人模范中队”荣誉称号。同年,中队班长郑明岗经习主席批准,被确定为“自强不息、追梦筑梦的青年楷模”全军重大宣传典型。

把红色旧址当课堂
用问题牵引指引航标——
信念在学习领悟中坚定,队魂在扎实践行中塑造
真理给予力量,旗帜引领方向。从“宁可跑个五公里,也不愿干巴巴地学理论”到“习主席讲话真学真管用,常学常受益”,解开官兵“思想扣子”引发的变化,是把理论学习由“远”拉“近”、由“大”变“小”的生动实践。
十八大召开后,全军和武警部队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在革命老区马栏,经过全体官兵的深思和讨论,一个改变八中队命运的思路——“问题切入式”学习法形成共识,并在2016年召开的全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
“我们的思路,就是‘带着问题学讲话、学习讲话想问题、遇到问题用讲话’。”指导员李京告诉记者,针对新生代官兵习惯“在家靠父母、百事问‘度娘’”的生活,中队发动官兵翻箱倒柜“找”问题,讲清“问题是工作的导向”,“讲问题就是作贡献”,鼓励大家从领袖讲话里找依据、找方法、找答案。
中队原正连职副中队长陈伟在副职岗位一“蹲”就是3年,心感失落。他带着“先进中队的副职为什么当不了主官”的疑惑读《之江新语》,当读到“无论岗位有多大,只要心系群众,都能有一番作为”时,内心深受触动,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工作,很快得到官兵一致认可,当上了主官。
几年来,发给官兵的每本系列讲话教材和资料,都密密麻麻记满了大家的所疑所惑、所思所悟,“遇到问题怎么办、学习讲话找答案”成为自觉习惯。中队还收集整理了来自官兵成长进步方面、热点问题方面和中队建设方面的50个典型思想疑惑,编成了《带着问题学讲话》辅导读本,帮助大家进一步拉直心中问号。
学习方法惟有“常新”,才能“常青”。“金点子”不间断地迸发而出,是八中队官兵学习讲话始终走在前列的“不二法门”。
这些年来,官兵注重用好“讲、记、问、画、注、演、评”七字要诀,形成“理论大众化,武装你我他”生动局面。把讲话关键词刻上“励志石”,制成标语牌,建成“文化墙”,贴进宣传窗;研究开发“理论闯关游戏”,借助中队局域网开设“辅导报告精品超市”,设置“强军论坛”“学习博客”,让理论学习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他们还把马栏旧址当课堂、用马栏精神做教材,开展红色主题的塑魂活动,宣讲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和奋斗历程,创作《马栏精神代代传》队歌,编写《弘扬马栏精神故事集》,教育官兵不忘宗旨、不丢本色。
伴随着习主席强军兴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思想深处安家扎根,官兵们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