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理论引领官兵成长
用创新理论建队育人——
“四有”在熏陶培育中形成,战力在练兵备战中催生
育人先立信念,成人先筑根基。官兵们都说:“八中队是一个把金属变成金子的地方。”
前几年,中队5个单独执勤点分布在方圆20多公里的两条山沟里。“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住在荒凉半山窝、坑深坡陡乱石多”是官兵工作生活的现实写照。
面对艰苦环境,中队组织官兵学习习主席“多墩墩苗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等励志寄语,讲述习主席15岁下乡当知青时“过五关”的经历,打牢官兵扎根山区、奉献青春的思想基础。
2014年,中队4个班排执勤点撤编,部分官兵要分流到城区中队,面对走出大山的“机遇”,102名官兵递交留队申请,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做通“走”的工作。
学理论,明信念,打基础,铸忠诚。中队二班班长郑明岗,2014年因病先后6次截肢,失去了左小腿。面对截肢厄运和进退两难选择,他在学系列讲话中汲取力量,不认命不服输,从疼得站不住练到项项都优秀,从啥也干不了拼到再次当班长,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军重大宣传典型。郑明岗父母说:“我们抚育他成长,主席讲话把他炼成了钢!”
因森林茂密、草场广阔,秦始皇在此牧养战马而得名的马栏,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从上世纪90年代,驻守在这里的八中队官兵就叫响“武艺练不精,不算马栏兵”的口号,一茬茬官兵始终把精武强能内化为完成使命任务的自觉行动和责任担当。
能打胜仗,意味着不讳言失败。一次支队夜间紧急拉动,中队追捕组迷失方向,被判定为战斗失败,成为官兵心头之痛。
痛定思痛。在反思总结会上,“打仗思想树得不牢,把演练当演戏”,成为“头号”原因。中队党支部反复用习主席练兵备战重大思想教育官兵,引导大家充分认清“仗可以千日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和平积习是煮青蛙的温水,是战斗力最致命的腐蚀剂”等道理,教育大家脑子里永远有敌人、眼睛里永远有任务、肩膀上永远有责任。
青年官兵肯动脑、爱琢磨、善钻研。八中队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快乐训练法”,“逆风跑”中练耐力、“丢沙包”中练协调、“超级搬运工”中练协作,每周穿插进行班级对抗赛、个人计时赛、三人小组赛、强弱搭配赛,提高了训练质量……
这些年,中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把部队拉到山上练战术动作,带进林里练战斗协同,在实战实训中除娇气、增虎气、砺血性,全面打造“刀尖子”中队、培育“小老虎”官兵。
八中队练就的一身铁骨,在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了集中检验,先后圆满完成全省一级设卡警戒、马栏监狱1200名犯人转监长途武装押解、马栏糜子山森林大火、抗洪抢险等20余起急难险重任务。
“难不住、累不倒、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连队”——当地群众给八中队官兵送上了这样的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