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8年后,他们用爱为这里撑起一片天…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作者:孙萌 李大龙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11-24 00:16

2010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玉树变为一片废墟,刹那间,数万人民流离失所,整个中国为之揪心。而今,这场灾难已经过去8年多,在重建的8年里,武警玉树支队官兵倾尽全力投入到藏乡助残助孤、扶贫帮困、支助教育、植树造林等行动中……

2014年农历春节,恰逢藏历新年,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除夕夜,支队营区里热闹非凡,处处透着浓浓的年味。支队像往年一样,早早就把10名地震孤儿接到营区,和官兵们一起过一个欢乐的新年。

官兵同孩子一起装扮军营

“风雨中,是你们温暖的胸膛给了我希望;星空下,那一盏盏祈福的酥油灯为你们点亮……”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营区里传来了悦耳的旋律,那是地震孤儿们为支队官兵吟唱的一曲充满爱与希望的歌谣……

“叔叔,别走!我们还想和你们一起玩,还想和你们一起跳锅庄……”2013年11月,几名救助孤儿的老兵退伍,孩子们哭喊着、追赶着渐渐驶出营区的大巴车,拼了命般要把他们留下。而这辆挂着“光荣退伍”条幅的大巴车里,退役老兵也早已泣不成声,使劲地向孩子们挥手告别。

武警玉树支队的官兵用温暖的胸怀,尽己所能去关爱那些地震中受到伤害、需要资助的人。

在玉树,许多藏族同胞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支队官兵的鲜血。州医院的医生说,每当遇到急需输血的危急患者时,支队的官兵们都会挺身而出。士官刘廷廷是支队有名的“献血达人”,入伍6年时间里,他坚持无偿献血总量达到了2300毫升。翻开鲜红的献血证,看到那一行行数字,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支队官兵献出的鲜血挽救了上百名藏族同胞的生命。

官兵同孩子一起跳锅庄舞

从捐款捐物,到义务献血,从教育扶贫到关爱失学儿童,武警玉树支队官兵一件件感人事迹,流淌在三江之源。

“在玉树,凡是有武警中队的地方,都会有一片美丽的绿荫!”一说起武警玉树支队的官兵们,藏乡群众由衷赞叹,这背后是支队一茬又一茬官兵为建设美丽生态玉树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玉树气候恶劣,自然环境较差,树干体内的水分会被冻结,无法运输养料,很难存活,在玉树,很多人都会这样说: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

然而,大自然的残酷没有挫败支队官兵栽种绿色的决心。每年冰雪融化之际,他们就挖开地表,铺上牛羊粪,从远山拉来黑土,栽下一棵棵白杨、红柳、黑刺。冬天保暖,夏天遮荫,如同呵护“金子”般呵护着这些树苗。即使如此,一大半树苗还是不能存活。这群高原卫士如同“愚公”一般,锲而不舍,今年种不活,来年再栽苗……

栽种树苗

如今,官兵在玉树营区及荒山、滩涂种下的树木已经形成了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绿色屏障。“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一刮大风满天是沙,我们都不敢出门。现在环境好了,还有好多人来我们这旅游呢!”家住通天河畔的才措阿妈目睹玉树的变化,感慨万千。

保护好玉树生态,已经成为武警玉树支队官兵的自觉行为。多年来,官兵们都会定期走上街道、河道义务清理垃圾。对于许多人来说,清理垃圾看似很简单,但在高原上,并不轻松。清理河道,即便是在夏季,刺骨的河水也能让人一阵哆嗦;由于缺氧,搬运垃圾用力猛了些,也会气喘吁吁;高原的紫外线强,在太阳下没几分钟,裸露在外的皮肤就会火辣辣的疼……虽然很苦、很累,但官兵们说,宁可多受一分罪,也要留住玉树的碧水蓝天。

如今,官兵出行乘坐出租车还未招手示意,过往司机就会主动停下询问是否需要乘车,有的还执意拒绝收费;市上重要活动,官兵上街巡逻,群众争先恐后地送上热茶热水;支队车辆执行任务出行,过往群众都会主动让路,亲切问候……军为民、民为军,美丽的“三江之源”处处盛开民族团结花!

(军报记者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