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辽宁总队夜暗特情中锻造“反恐尖刀”
为紧贴实战练兵备战,锻造“反恐尖刀”,武警辽宁总队铁岭支队近日以战训课题为牵引,组织开展检验性实兵对抗演练。央广记者走进演兵场,现场直击特战队员夜间掏窝斩首行动。请听报道《夜暗特情中锻造“反恐尖刀”》,采制:央广记者吴楠、臧伯阳、李朝德。
(现场音:战斗警报、紧急出动)
现场口播: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央广记者吴楠,现在是北京时间的21点08分,我正在武警辽宁总队铁岭支队训练场。现在特战队员正在登车,抵近模拟恐怖分子的营地。
(现场音:传达任务)
记者:刚刚布置任务和下达命令的是支队武抗震副支队长,我们先请武副支队长介绍一下,今晚的演练是一个什么样的行动?
武抗震:执行的是夜间掏窝斩首行动。S集团废弃库区有一个暴力犯罪团伙,企图对火车站制造恐慌、制造暴乱。他们携有枪支、弹药和爆炸装置,危险性、杀伤性都非常大。
现场口播:在这次演练中,最先抵达任务区的是来自特战排的侦察兵许一峰。
许一峰:此次行动,通过抵近侦察发现了对方据点的一名哨兵,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成功将他拔掉。随后我来到了事发区,使用一些夜视装备,对事发区实施了远距离的观察,完整地掌握了事发区独立房的平面结构,并且将它绘制下来,上交给指挥员。
现场口播:副支队长武抗震率领的首长机关前指接到侦察报告,随即展开作战方案研究。
记者:武副支队长,在夜暗条件作战,我们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呢?
武抗震:特战小队他们在研究小组之间的行动配合,因为每个小队都有两到三个队员不等,我们在搜索、突击的时候,前后组员之间如何衔接、如何配合、如何下达指令,需要有拍肩动作等等,搞好通信联络,便于我们的指挥。我们前指,主要研究如何辅助首长下达正确指令,研究的是指挥决策层,分队研究的是战术行动的执行层。
现场口播:为了保证夜间行动的隐蔽性,我们乘坐的车辆采取了灯火管制措施。现在已经接近任务地域,武抗震副支队长指挥特战队员们下车,改为徒步前进。
武抗震:现在是我们狙击组和火力组占领制高点,对该恐怖分子营地外围进行封控,使恐怖分子成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记者:我们看到远处亮着灯的房间就是恐怖分子所在的房间,对吗?
武抗震:这是他们所谓的值守室,防止被袭击的。我们安排了一号狙击手,对他们值守的恐怖分子实施果断的精确打击。将来我们以枪响为令,四个突击组同时发起突击,确保行动一举达成目的。
(现场音:狙击一组听我号令,3、2、1,射击。)
现场口播:刚刚特战队员成功击毙了四名蓝军恐怖分子,抓获了一名恐怖分子。随着两枚红色信号弹发射升空,演练圆满结束。导调组立即对整个演练演习情况进行综合讲评,副支队长武抗震组织部队进行复盘检讨,查摆问题。
记者:像这样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演练,对于我们官兵来说,在各个环节当中他们都练就了哪些战技术能力呢?
武抗震:第一,考验官兵的心理素质,因为在夜战夜训当中对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意志都是一个极端的考验。第二,部队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和指挥之间的协同是一个关键,能不能达到指令直达神经末梢,确保指挥和行动的一致性。第三,检验了我们特战队员的特种技能,比如房间突击、楼层搜索等专业技能得到了真正的检验,同时也对我们后勤转运兵,夜间无灯光条件下的驾驶,也进行了一个实战化的考验和训练,使部队从指挥层到战斗层,到保障层三个层次都得到了实战化的检验和锻炼。
记者:这次演练在训练方式上有着怎样的创新呢?
武抗震:以前我们的训练都是单方的训练,这次我们设置了蓝军,采取红蓝对抗的形式进行随机导调,而且是连贯演习,最终由导调评估组给我们量化打分。这样让我们机关部队能知道自己实战化的水平,也达到了真正红蓝对抗,打一仗进一步的目的。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