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关爱去经营一个暖心的“家”
“这是我最爱吃的清真大盘鸡,味道真赞,跟妈妈做的一样!”在少数民族餐厅,维吾尔族战士比利亚尔•乌拉音手拿一只鸡腿,边吃边和身边的战友交谈。今年入伍的新兵中,有7人是维吾尔族和回族。大队充分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专门开设了少数民族餐厅,让他们吃得放心、安心。

会餐尝到了家乡味道。朱雄 摄

训练后喝上一碗“暖心汤”。朱雄 摄
针对新战士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大队以“南北兼顾、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保障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在伙食管理精准化、烹饪操作精细化上下功夫。不定时组织烹饪小比武,倒逼炊事员提高技能;定期推出地域菜、特色菜,让各地的新兵都能吃到地道的家乡风味;每逢节假日制作支队独具特色的“八大碗八小碗”;结合气候变化和训练实际,把“暖心汤”送上训练场,用舌尖上的美味激发“胃”动力。
带兵要带心。在激发“胃”动力的同时,大队更加注重“心”动力的催生,用走心的实际行动收获新战士的“芳心”。9月底,新兵王宇在洗漱时不慎滑倒,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引起了大队主官的重视。战士意外滑倒反映出的是安全工作上的隐患和漏洞。为此,大队为每个中队在洗漱间、卫生间等场所购买铺设了防滑垫,并在棱角较易碰撞的地方张贴防撞条。从细节处入手,真抓实干、马上就办,让新战士们真切感受到了部队大家庭的体贴和温暖。

一线医疗巡诊。朱雄 摄
在大队,每名骨干手里都有一份新兵思想动态档案,上面记录了新兵入营后的思想轨迹。这是大队开展“大谈心”活动的一个抓手,也是拉近心与心之间距离的一座桥梁。
10月中旬的一天,中队干部收到了新兵小唐父亲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在稳住小唐情绪的同时,及时将情况向上汇报。在上级组织的关心下,大队第一时间安排干部将小唐送回四川老家,让其处理后事,并送去了慰问金。
归队后,小唐迅速从失去至亲的悲痛中振作起来,成为了中队的一名训练尖子。他在母亲给部队的感谢信中加了一句:“远在他乡的我在部队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一定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当一个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