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武警山西总队多措并举帮扶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吴敏  张东盼等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1-02-01 08:52:32

武警山西总队着眼驻地实际,多措并举帮扶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雁北黄花美丽绽放

■解放军报记者  吴敏  张东盼  张麒

【新闻回放】2020年5月11日,习主席到山西大同考察,一下车就直奔田间,深入了解当地黄花产业发展情况。他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雁北古城寒云飞雪,金色车间温暖如春。大同市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拧开一瓶黄花饮料,递给前来帮扶的武警山西总队扶贫工作组人员:“尝尝!新品牌,新口感,就像我们的新生活。”

朱门花窗,红顶翘檐,成片连排的小院整齐划一。水泥路上积下厚厚一层白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响。村民闫晓娇给记者展示自家搬迁前后的两张照片,感慨地说:“党中央、习主席惦记咱老百姓,我们的好日子就像黄花一样美丽绽放。”

2017年6月,习主席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20年5月,习主席再赴山西考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统帅心之所系,官兵力之所趋。近年来,武警山西总队帮助驻地群众构建完整黄花产业链,让传统黄花种植走上一条可持续增收的道路。

群众的黄花收成怎样?销量如何?记者踏雪采访,聆听乡亲的脱贫心声。

上图:黄花采摘期,官兵与村民一起劳作。史利鹏摄

找准致富宝,种好忘忧草

大同地处塞上雁北,自古苦寒。过去,由于气候恶劣、无霜期短、风害肆虐,只能种些莜麦、小米等杂粮,产量低、销路差。尽管黄花在当地已有600年种植史,但都是靠天收种。农作物收成不稳定,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6年,退伍军人李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时,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81户,贫困人口48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面对村里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的现状,李成忧心忡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给武警山西总队党委写信求助。没想到,一个月后,扶贫工作组就到了村里。

“贫困面大、基础差、任务重,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短板,产业发展难上加难。”武警山西总队扶贫干部李鑫回忆,当初,扶贫工作组协调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对土壤、气候、产业基础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了发展黄花产业的建议。

黄花又称萱草、忘忧草、金针菜,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大同阳光充足、土壤富硒,大同黄花曾12次荣获国家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但是,长期以来,受水浇地少、劳力不足、晾晒场地缺乏、冰雹和病虫害严重等因素影响,当地黄花种植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导致种植成本高、销量差、收益低。

如何让传统种植走出新路子?该总队扶贫工作组根据黄花产业发展需求,制订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就近打井取水,安装新型滴灌装备,满足黄花生长期浇灌需求。

帮助联系雇工。通过网络招聘、上门招工等多种方式,从山东、河南等地招聘季节性采摘工人,确保黄花采摘期内有足够用工。

注资修建1万平方米晒场、900平方米储库和1200平方米烘干车间,让黄花种植、采摘、加工、销售驶入现代农业快车道。

“黄花采摘期正值雨季,极易霉烂变质,造成经济损失。”村民闫振昌说,“自从武警部队为我们援建了晒场、车间,我们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直条干黄花菜,色泽好、口味佳、易储存,每公斤售价可达50元。”

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纷飞的瑞雪中,白墙上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村民李庆指着标语,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字要贴在墙上看,更要放在心上记、落在行动上做。”

“扶贫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武警大同支队政委骆洪敢说,“扶志、扶技双管齐下,破除‘等靠要’思想,才能让贫困户从‘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

2016年底,武警山西总队扶贫工作组协调农科院专家为村民进行专题培训。李庆参加了培训班,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掌握栽培种植技术,秧苗成活率达到90%。

2017年,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完善路网、配套沟渠。李庆在合作社务工,成了家门口的打工人,收入提高了不少。

2018年,黄花进入采摘期,合作社采取“凭票分片、定点采摘、过秤领钱”的用工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虽说凌晨就要摸黑出工,但大家都争着抢着去。40天采摘期结束,共采摘鲜黄花超过15万公斤,销售额达80万元。李庆的收入水涨船高,领了3万多元。

村民闫晓娇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去年,她选择了留在村里工作。

“前几年,我没少为学费发愁。我家姊妹俩都在外读书,家里经济负担重。” 闫晓娇拿出手机,翻出照片给记者看,“这排窑洞是我家的老房子。易地搬迁时,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只需交纳9000元,就能拎包入住新房。”

记者跟随闫晓娇走进小院,只见3间南北通透的平房干净整洁,屋里铺了地砖、修了烟道、建了厕所。

“院里这个小菜园,春种韭菜、夏收西红柿,冬天储存大白菜。最方便的是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们再也不用跑十几里路去镇上的澡堂子了。”闫晓娇坦言,瓜园村旧貌换新颜,真正留住自己的不仅是新房,还有武警山西总队扶贫工作组为村民办的那些实事:

——设立“脱贫攻坚励志光荣榜”,评选“好榜样、好家庭、好子女、好邻居”,用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开展健康扶贫,定期组织送医送药活动,搭建网络远程诊疗终端,发放《健康防病手册》,不让一人一户在小康路上因病掉队;

——推动教育扶贫,资助83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9万元……

好政策激励人心,好环境拴心留人。过去总想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年轻人,现在天天琢磨怎么更好地建设家乡。

2020年,该总队扶贫工作组联合电商平台,线上推广销售黄花特色产品,闫晓娇找到了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她自豪地告诉记者:“2020年‘双十一’期间,黄花特色产品销量再创新纪录。”

党的扶贫政策好,日子一年一个样

正值农闲时节,车间却热闹非凡。

“过去,黄花采摘、销售都有季节性。如今,我们帮助村里不断延展产业链,打破了黄花产销的局限性。”武警山西总队一位领导说,“一方面向上游延伸,研发黄花新产品;另一方面向下游拓展,扩大线上线下市场。农闲时节村民有活干、有钱赚,黄花变成了‘黄金’。”

“目前已开发出原味、牛肉、香菇等多种口味,全部手工制作,每瓶零售价14元。”李成拿起一瓶黄花酱向记者介绍,他们还有黄花饼、黄花饮料等深加工特色产品,线上线下样样热卖。

午餐时间到了,村民们摆开餐桌。凉拌黄花豆腐丝、黄花木耳炒鸡蛋、鲜黄花小炒肉、黄花臊子面,好一桌黄花宴。

近年来,武警山西总队扶贫工作组尝试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建成一批黄花采摘观光、健康养生景点,还通过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宣传推广黄花旅游业。

“千亩黄花,吸引八方游客。”李成介绍,土地流转后,村民每亩地年收入500元,做工一天还能赚150元。这些年,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和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

黄花产业还促进了编织产业的兴起。47岁的村民李丽萍说:“2020年黄花采摘季,瓜园村柳条篮供不应求。来旅游采摘的游客人手一个,谁都想把鲜花采满花篮。”其实,2019年合作社就成立了手工编织社,培训50多人,按件计工计酬,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多元。

除了黄花采摘篮,他们还开发了不少新产品。筐子、篓子、箱子,屏风、沙发、茶几、床……记者走进村里的巧娘编织陈列室,发现小到厨房用的小物件,大到客厅卧室摆的成套家具,几十种柳编家居用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党的扶贫政策好,日子一年一个样。

金灿灿的黄花菜,不仅见证了军民鱼水的深厚感情,更见证了这个村庄4年多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黄花菜产业规模的扩大,瓜园村年产鲜黄花已达50余万公斤,人均收入提升到1.2万元,被评为“脱贫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