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致敬!这位武警某支队大队长用青春驻守新藏天路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陆文凯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4-02-26 17:11:43

图为张俊吉与官兵分享成才经历。(陆文凯 摄)

“红色精神孕育了我的忠诚初心、艰苦环境磨炼了我的意志品质、中心任务催生了我的使命担当、生死考验磨炼了我的必胜信念……”近日,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新藏公路班公湖畔,第24届“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俊吉和战友们交流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张俊吉是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大队长,春节前夕,刚从北京参加完“中国武警忠诚卫士”颁奖典礼回到岗位,他就奔跑在大队管养的641公里道路上,对沿线道路情况隐患进行摸排,为新藏公路即将来临的春运做准备。

图为张俊吉带领官兵排查道路安全隐患。(陆文凯 摄)

阿里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新藏公路是新疆连接藏北高原的重要陆路通道,这条路被人们称为“铺在云端上的天路”,平均海拔4500以上,大部分路段处于羌塘无人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备寒衣”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8年前,身处湖南郴州的张俊吉,得知上级有选调干部到高原援藏名额,他便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许多人劝他三思而后行,高原环境恶劣、气候严寒,不是一般人能待得住的。张俊吉却认为自己的老家甘肃会宁,与西藏环境相差并不大,便毅然决然前往西藏。

可现实并不是他想像的那么简单。刚到阿里,高原反应便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胸闷、头疼、睡不好、吃不下……接踵而至的高原反应让他难受不已。

张俊吉高反还未缓解,尼泊尔突发8.1级强震。西藏樟木口岸、吉隆口岸多处受灾,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前去抢通道路。他顾不上身体的不适,积极抗震救灾,随后还跨境执行道路抢通任务,完成了一次彰显国际人道主义、见证中尼友好、展示大国形象的大救援。

图为张俊吉在养护一线指导战士修补路面坑槽。(陆文凯 摄)

为掌握管养道路基本情况,他每年要在这段道路中来回奔波3万多公里,翻过的达坂、历过的险情又难以计数,对每一处桥梁涵洞都了如指掌,对每一处病害路段都熟记于心。

图为张俊吉与战士合力安装波形护栏。(陆文凯 摄)

2021年除夕夜,新藏线红土达坂突下暴雪,厚度超过1米,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造成过往车辆人员滞留。灾情发生后,正在基层蹲点的张俊吉带领官兵,出动主战装备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打通了群众回家的“风雪路”,滞留车辆在官兵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受阻路段,赢得了当地群众好评。

“以前从叶城到阿里要一周时间,现在我们只需要3天就能把物资送到。”在新藏公路上跑运输的货车司机扎西告诉笔者,如今道路不仅变宽了,而且还安装了防护设施,安全系数也高了。

这些年,张俊吉的足迹踏遍整条新藏公路,从普兰到阿里,从中队长到大队长,变换的是岗位和身份,不变的是守护天路的使命担当。“冬季的阿里,雪灾最为频繁,经常造成过往车辆人员被困,作为大队长,我必须保持在岗在位。”张俊吉担心春节期间管养道路任务繁重,于是今年他又向组织提出坚守战位的申请。

“爸爸,既然你不能回来,那我们来高原陪你过年!”傍晚时分,夕阳撒在狮河泉这座边疆小城。在电话的那头,女儿张烁向张俊吉提出到阿里一起过年的愿望。

春节期间,张俊吉一家人在阿里高原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新年。妻子王秀明看着丈夫的工作生活环境,深深理解了丈夫作为一名高原军人的不易。在这里,儿子张域也被父亲驻守高原的精神所感染。便给自己立下了新的人生目标: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考军校,做像父亲一样的高原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