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下美好瞬间 积聚精神力量
——武警重庆总队执勤某支队激励官兵成长进步的一段经历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永清
该总队官兵在分享自己的“美好瞬间”。邹毅 摄
夜色静谧,皓月当空,武警重庆总队执勤某支队开州中队列兵罗祺锋翻开笔记本,记录下当天的“美好瞬间”——“今天多做了几个引体向上,班长对我提出表扬”“分享读书体会时,战友为我鼓掌”“老班长也喜欢弹吉他,教给我一些实用技巧”……停笔凝思,他的脸上浮现一抹微笑。
“今天有哪些美好的瞬间值得留念?”近段时间,该支队很多官兵结束一天的工作训练后,都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来。
“开展‘美好瞬间天天记’活动以来,很多官兵养成了每天总结思考的好习惯。”机关秦干事告诉记者,活动中,他们引导官兵每天记录生活和训练中“3件美好的事”,并逐一总结感悟,以此激发进取精神,引导官兵不断成长进步。
谈及活动的由来,秦干事向记者讲起这样一段经历——
去年有一次,他到基层开展新兵思想调查时,从各中队选了几名融入集体较慢的新兵进行谈心交流。
“大家觉得部队生活怎么样?”
“挺好的”“这里是个温馨的大集体”“生活很充实”……新兵的回答比较概略。
“那大家具体讲讲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有哪些收获?”面对这个问题,有些新兵一时答不上来。
见此情景,秦干事便向大家讲起自己刚到中队时遭遇的种种窘境。听了他的经历,新兵慢慢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的诉说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有的坦言成绩落后比较焦虑……
随后与基层干部骨干交流时,秦干事发现,官兵普遍对消极事件的感知更敏锐、记忆更持久。比如,一些老兵也会因为家庭矛盾、考学失利、愿望落空等原因产生负面情绪。
对此,保卫处李干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很多人都有一种“负面偏好”,倾向于关注负面信息来规避风险。外部环境的刺激,加上个人心理调节能力不足,可能使各种负面情绪叠加,具体外化表现为新同志的“水土不服”,老同志的“不在状态”。对于此类问题,突击式的教育疏导往往很难立即收效。
这个问题写入调研报告后,引起该总队领导重视:“除了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也要从提升官兵的心理调节能力入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正向的事情上,通过感知正能量来实现自我疏导。”
经过一番探索,他们研究决定,广泛开展“美好瞬间天天记”活动。由于活动新颖,很快受到基层官兵欢迎。
一次,某特战中队小队长吴雅林报名参加武警部队组织的特战比武。但备战的劳累、训练的伤痛,加上炎热的天气,让他感到压力重重。
活动中,吴雅林尝试在训练之余关注身边的美好瞬间。“战友集智帮我攻克了一个训练难关”“新课目训练成绩比昨天又有进步”“女友发来视频为我加油鼓劲”……一件件温馨的小事,犹如一道道穿透乌云的阳光,让他心里感到温暖。
很快,吴雅林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每天都觉得充满干劲,带领队员战高温、斗酷暑,不断锤炼技战术。最终,他在高手云集的比武赛场脱颖而出,被表彰为“全能特战精兵”,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当时担心他背包袱,本想多找他谈心,没想到他在活动中慢慢实现了自我调节。”谈及这段经历,该中队曾指导员感言,记住几件美好的事,不仅操作简单、反馈及时,激励效果也更加直观。
“‘美好的事’不在大小,‘3件’也不是硬指标,关键在于让官兵养成每天复盘总结的好习惯,强化积极正向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总队领导介绍,他们还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配合开展简短的主题分享会、“身边战友我点赞”等活动,在交流分享中传递正能量,加深战友情谊,密切内部关系。
有美术特长的列兵小王刚下连时,觉得生活枯燥、训练辛苦。一次训练,他找了个理由躲进学习室画画,被班长发现后受到严肃批评。之后,他变得情绪低落,工作训练总提不起劲头。
一次“我的美好瞬间”主题分享会上,战友的分享让小王心头一颤。“小王为我画的漫画很传神,我很喜欢”“小王带我一起设计的板报,受到了指导员表扬”“这段时间,在小王的照顾下,我的伤病恢复得很快”……
“原来,战友很多‘美好瞬间’都与我有关!”受到鼓励的小王调节情绪,重新振奋精神,在工作训练中努力表现,很快走出了低谷。
积攒“小美好”,汇聚“心能量”。“别小看这一件件小事,它们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在感悟中被放大,在传递中得到升华,为官兵攻坚克难、拼搏奋斗增添了助力,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位总队领导告诉记者,前不久,各单位组织季度训练考核,官兵们敢打硬拼、携手奋进,刷新了多个课目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