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扩充军力带不来真正安全
■王伟安
近期媒体披露的一份德国军方备忘录显示,未来10年内,德国现役军人数量将接近翻倍。当下,德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再武装”,决心打造所谓“欧洲最强常规军队”。分析人士指出,德国扩充常规军力固然有应对俄乌冲突的考虑,但作为二战战败国,其相关动向必然引起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猜疑和警惕,导致欧洲安全格局更趋复杂紧张。
德国扩军与北约新的军力建设规划紧密相关。为应对与俄罗斯及其他对手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冲突,北约计划将其成员国应当提供的作战旅总数从当前的约80个增加至120个以上,其中要求德国增加7个旅,约4万人。作为欧洲传统强国,德国一直希望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今年8月,德国联邦政府推出第一阶段扩军计划,预计在2030年前后,把现役军人数量从18万扩充至26万。
德国扩军意在推动所谓“欧洲安全支柱”建设,主动参与重塑欧洲安全格局。目前,美国对欧洲的安全保障从“义务承诺”转向“买卖交易”,许多欧洲国家不得不承认美国逐步从欧洲“抽身”的新现实。随着美欧裂痕加深,欧洲“战略自主”意识普遍觉醒,这也成为德国加速建设常规军力的催化剂。为顺应不断高涨的防务自主呼声,德国默茨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从放宽财政约束以增加军费开支,到推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完善安全决策机制,再到在大规模武器装备采购计划中将合同主要授予欧洲企业,德国欲在军力扩张中逐步推进防务自主。
分析人士表示,二战后的德国长期奉行“和平主义”和“军事克制”,当前德国的扩军计划面临兵员招募、财政投入、武器依赖等多重困境。人口结构已然成为兵源补充的重大障碍,德军或将面临“装备等人”的尴尬局面。为充实军队员额,德国联邦政府通过新《兵役法》草案,寻求恢复义务兵役制。然而,近期一项舆论调查显示,德国国内18岁至29岁的适龄群体普遍反对且排斥服役。同时,重整军备难免引发产业结构失衡和社会福利削减,这将令低迷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进而影响政局稳定,制约防务政策延续以及军费的持续投入。此外,德国军工在信息化、智能化等尖端武器系统研发方面技术积累仍显不足,产能水平也有待提升,德国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减轻对美国武器的依赖。
由于历史原因,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德国的扩军动向。德国一方面决心打造“欧洲最强常规军队”,另一方面也在应对外部威胁与消化历史包袱之间谨慎寻找平衡。需要指出的是,军力扩张和阵营对抗带不来安全,积极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才能换来欧洲真正的战略自主与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