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向战而行,心情大不同——高原驻训,“孔雀蓝”的新生(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马嘉隆 孙广磊 郭泽天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2-06-24 13:22:09

向战而行,心情大不同

——高原驻训,“孔雀蓝”的新生(二)

■马嘉隆 孙广磊 郭泽天

刚上高原半个月,强烈的高原反应尚未适应,文职护士董莉红就在野战医疗所里和官兵们一起过了个难忘的春节。除夕夜那天,正好是她值班,还在住院的官兵不多,病房里显得有些冷清。晚上查房时,她端着战友们包好的饺子,逐一送到官兵床头。

回到值班室,除了桌子上的那碗饺子,再难有什么能让她想起当天是除夕。看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她不禁想到往年此时的满天烟花。考上文职前,董莉红在第940医院工作6年,也曾在节假日值过班,却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离家千里的高原上,集合点名的哨声照常响起,这个年味很淡的除夕夜,让她感受到了渐渐浓起来的战味。

在高原驻训的日日夜夜,总有众多细节在不经意间提醒着董莉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出差”,而是一次向战而行的任务。野战医疗所收治官兵住院时,董莉红印象最深的就是,“官兵们的迷彩服上总是沾满尘土。”值班之余,她经常主动帮官兵们洗衣服,看着那些饱经风霜的迷彩服,她不禁想到了高原戈壁的满天风沙和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身影。

董莉红(左三)在高原巡诊 孙广磊摄

当兵就要上战场,在董莉红心中,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官兵身边“零距离”接触战场。得知要抽组医疗队随部队前往野外驻训,她欣然请战。在驻训场,董莉红和5名战友住在一间板房里,每天都要自己提着十几公斤重的水桶打水洗漱,和高原训练场上官兵们的待遇完全一致。

对于医疗队来说,每天前往巡诊的各个海拔不同的哨所就是她们的“战场”。前往海拔5200米的某哨所巡诊时,医疗队在颠簸的山路上乘车连续驶过49道险弯,更加剧烈的高原反应和强烈的眩晕感,让董莉红刚下车就忍不住地呕吐。只是稍稍喘了几口气,她就换上防护服,为官兵们采集咽拭子。“每次来巡诊的时间都很宝贵,我想抓紧时间为他们多做一些。”

董莉红为部队官兵采集核酸样本。张久聪 摄

高原驻训期间,董莉红曾徒步跋涉于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高原戈壁,也曾登上哨所观察点远眺祖国大好河山,却霎时被冷风吹透羽绒内胆。和曾经在军队医院的工作经历相比,这一百多天的高原驻训,无疑比往前数年吃的苦都多,但她却一点都不后悔。“总要有人付出奉献,我们虽然只是服务保障官兵,不直接参与战斗,但也能为祖国的和平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这里就是属于我们的战场!”

高原驻训,在最贴近战场的环境中,除了那颗与官兵们并肩向战而行的初心被愈发淬炼,“孔雀蓝”们的心态也在悄然间改变。2007年成为文职人员的魏攀,以往每年都要参加医院组织的战地救护技能考核。虽然医院也会在进行考核的训练场中挖设掩体、战壕,尽可能模拟战场环境,但前一天还在医院病房里上班的她,心里难免有一个声音反复响起:这是一场考试。

而今年的战地救护技能考核场地,就设在高原的野战医疗帐篷中,随机抽签、现场考核。魏攀无需再进行任何的“心理建设”,考核内容和高原驻训期间每一天的工作、训练高度相似,因为,这就是实战。

暗光输液考核,需要用黑布蒙上眼睛,模拟在夜间行驶的救护车中寻找伤员血管并准确穿刺,是护理中难度最大的课目,也最能在各种条件下考验护士基本功。多年的练习,魏攀把这项技术练得很纯熟,但今年的考核时,她还是有些紧张。“以往的压力更多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但在这里考核,心里难免想着万一这针扎不好,在战时很可能影响到受伤官兵的及时救治。”

魏攀在进行暗光穿刺。井丽君 摄

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考核时魏攀还是感受到了不少的“没想到”。今年的考核评判,不仅关注穿刺速度和成功率,还重点对敌情评估、伤员关爱程度、保护伤员意识等多项评判标准进行调整,更加突出实战化。魏攀按流程顺利完成考核后,讲评时护士长井丽君的话却让她陷入沉思——“战场上的关爱伤员,不仅仅是给伤员盖盖被子,而是要关注伤情的变化,思考如何在颠簸的救护车上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能否在伤情变化的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处置。暗光穿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最最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我们在战场上还需要学会很多很多……”

考核成绩关乎荣誉,努力拼搏过也就无憾,而在战场中能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救治伤员,则关乎战友的生命安全,有一种更强烈的责任感激励她们突破自己。高原驻训期间,在护士长井丽君的带领下,她们梳理高原战场的常见伤情,锻炼每名护士的战时预见性护理能力。

一次日常训练中,魏攀随机抽到一张“伤情卡”——一次高原处突任务中,有人员不慎掉入水中,被救起后发现伤员昏迷,呼吸、脉搏微弱,右上肢骨折且有开放性伤口,右侧额部擦伤。

伤情描述虽然只有几句话,需要考虑的内容却不简单。首先,高原上的外伤处理要注意什么?落水是否会导致呛咳、误吸、冻伤?开放性伤口可能存在大动脉出血,昏迷、呼吸脉搏微弱,是因为冻伤导致血流过慢还是已经流血过多?魏攀大脑中快速闪过战伤救治规则,检索合适的处理方式,整理需要的器材放入背囊,进入训练场。“以往我们更多在练习止血、包扎之类的单一救护课目,但在战场上,更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伤员情况在第一时间选择相应的护理。”

不仅要把护理技能练成“肌肉记忆”,还要培养更丰富的医学视野以提高伤情预处理能力,高原驻训时,尽管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文职护士,魏攀还是感受到日常训练难度明显加大。“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更好保障战友的生命安全。这样聚焦实战的训练,让我感到自己不仅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