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想对2027年的自己说些什么?一起来看几名文职人员的寄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树园 刘慎 等 责任编辑:黄敏
2023-03-22 08:40:55

向着宏伟目标振翅奋飞

——几名文职人员写给2027年自己的寄语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从现在到2027年,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很紧要的一段时期。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只有4年时间,要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每一名官兵、每一名文职人员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勇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决心意志,不断磨砺斗志、提升本领,齐心协力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

使命催征,时不我待。军队广大文职人员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入职以来感受到的强军脉动,明确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和路径。本期,我们推荐几名文职人员写给2027年自己的寄语。敬请关注。

——编 者

关山万千重  前景美如画

■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伊尔克什坦会谈会晤站翻译  董钰

2027年的董钰:

你在忙什么?是背着沉重的装具,紧随队伍巡逻在边疆的羊肠小道上;还是顶着风雪,在边界界桥与别国哨长协商会晤;抑或在办公室里翻译校对文件,忙着接洽工作事项……

现在的我无法想象更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组织需要,我会继续驻守祖国西陲。边防线上那一串串足迹,以及与77号界碑的约定,早已无数次坚定我铁心向党的信念。

2018年,我放弃了到深圳深造的机会,如愿报考成为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的一名文职人员。列车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窗外铺天盖地的土黄色替代了最后一丝绿意。列车到站,车门打开,狂风夹杂着暴雪迎面而来,吹在脸上犹如刀割,耳畔全是呼啸声。当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进营房,鞋袜早已浸湿。

为了熟悉边境情况,我主动要求尽快参与边防巡逻任务。第一次执行任务,放眼望去是无垠的沙漠戈壁和怪石嶙峋的崖壁陡坡。厚实的作战靴踩在利石上,硌得脚生疼,近10公斤的装具也很快压得我喘不上气。

出发不久,我身上的迷彩服就被汗水湿透,再被寒风吹成一块冰冷坚硬的“钢板”,紧紧贴在身上。班长梁飞看出我很吃力,就拍拍我的肩膀,示意要帮我背装具。我摇摇头,不愿为他们增加负担,咬牙继续前行。

即将到达77号界碑时,一条羊肠小道出现在我们面前。小道盘旋在高高的石壁上,令人心惊肉跳。在战友的引导帮助下,我按照动作要领微弯双膝,放低重心,贴紧石壁,两手紧扒着凸起的石块。挪一步、再挪一步……我屏住呼吸,默默给自己鼓劲,然后奋力向前,安全通过。

望着脚下的悬崖和眼前起伏的险滩戈壁,艰苦、惊险等词塞满了我的脑海。巡逻途中,班长告诉我,他已经在这条线路上来回往返了8年。高强度的紫外线“焗”黑了他的皮肤,低压缺氧的环境让他的嘴唇发紫,但当我问他苦不苦时,他只说:“苦不怕,只要值得就好。”

值得吗?班长的多年坚守已经给了我答案,高原驻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给了我答案,官兵们忠诚履职、苦练本领的意志和行动已经给了我答案……

触碰到界碑的那一刻,我心中既饱含着闯过天险的欣喜,也充满了作为戍边一“兵”的感动。抚摸着界碑,我默默和它约定——每年都会来看它。

今年,我再次见到77号界碑时,内心更加欢欣鼓舞。因为年初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施行,不仅破除了制约文职人员成长成才、能力生成、动力激发的制度障碍,还拓宽了职业发展路径,打消了我的一些深层疑虑,更加坚定了我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信念决心。

关山万千重,前景美如画。写下结尾的此时,是一个被晚霞染红晴空的傍晚,我在执行任务的路上,望着边境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待。应具备的素质练过硬了吗?有没有成为业务上的专家骨干?在实战化演训任务中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希望2027年的我,能用坚定行动和更多成绩,作出有力的回答。

2023年3月3日

(李树园、刘慎整理)

奋进新征程  跑出加速度

■中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大同军代室军代表  林明生

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7年的你,想必已经见证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荣,身处一支面貌一新的伟大军队,也顺利实现了一些个人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吧。为何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此时的我已经奋斗在前进道路上了。

2018年,我还是一名军官时,部队练兵备战导向愈加清晰,管内驻军的运输投送任务越来越多,我所在的驻铁路沿线军代表机构也在不断推进编制体制调整改革。

任务站点的位置相对偏僻,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数十公里。入冬后每次夜间作业,我们和铁路工作人员都会守在分岔路口,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将冻得硬邦邦的道岔扳好,保障铁路车辆的正常推送接发。

强大的投送能力是抢占制胜先机、赢得战争主动的先决条件。改革强军中,军代室职能任务不断拓展,从单一模式到多级联投,从站点装卸到跨区机动,还开始探索电气集中建设,以便让车站的信号楼能够随时通过控制台远程控制信号机、道岔等,提高工作效率。

此时,我也来到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是选择自主择业还是转改文职人员?想想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想想部队对我的培养之恩,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孔雀蓝”。

这几年,我以全新的身份,坚守在相同的岗位,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连接更加紧密的联勤保障体系,体会感悟着人民军队发生的巨大变化,仿佛在和时代对话、看历史挥笔。

我曾听武汉的战友们说,那一年,他们在除夕夜的武汉天河机场,组织保障运-20降落,为投身抗疫一线的战友铺就坦途;我曾听某部战友们说,他们灵活运用航空、高铁、城际、地铁等方式,大大提高新兵运输效率;我曾听沿海某部战友们说,他们探索建设立体投送网络,开创了铁路、水路“零距离换乘换装”投送新模式,重装备下船后通过野战站台车和轻型组合站台,直接驶上港口专用铁路线路……这两年组织部队运输投送,新型装备越来越多,装载卸载效率越来越高,很多装备一下站台就立即投入实战演练,部队能打胜仗的能力得到有效锤炼。

此时的我,身在某指挥学院,参加为期3个月的文职人员行政管理培训。时值两会,军队代表委员的热议中,“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等使命催征的内容被多次提及。培训中,来自大江南北、不同领域的战友们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各抒己见、加油鼓劲。

蓝图绘就,号角催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每名官兵、每名文职人员的智慧力量。我也要跟进学习掌握运输投送的重点要点,研究解决制约保障打赢的堵点难点,争取能够通过遴选去执行重大保障任务。

我相信,接下来几年的勇毅前行中,军事运输投送一定能跑出新的打赢加速度,我也要努力干出新气象。我愿意化作一颗道钉,继续默默无闻地铆在钢轨上,承载着军列驰向远方。

2023年3月6日

(张彦昕、解放军报记者郭晨整理)

征途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员 吴建飞

2027年的自己:

此时天还没亮,我正在机场候机。望着东边即将升起的那抹红晕,我思绪万千。这几年,我肩上的担子始终沉甸甸,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早晨,大多是在匆忙的行程上。但我从未懈怠犹疑,因为这个征程,值得用一生去奔赴。

2013年,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所进行的射频识别研究方兴未艾。作为军事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射频识别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不久后,学校与某地签署合作协议,遴选战略意义大、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好的核心项目进行落户,我所从事的“自主标准物联网”研究成为入选项目之一。

得知消息后,我激动不已。军事物联网是军事物理系统和数字信息系统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对数以万计的军事物理实体的实时动态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人、武器、系统、环境等军事实体之间信息交换的需求。这次正是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建设的好机会。

要与家人相隔千里,要放弃现有成熟的科研条件从零开始……诸多困难面前,军队科技人员迎难而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激励着我,必须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奋力奔跑,撸起袖子加油干。

随后几年,我投身攻关,白天在工地盯进度、晚上与厂商确定设备细节,有时加班忙过了点,就找几个拼接的纸箱和衣而睡……我带领一支年轻团队从无到有,建成国内领先的军用物联网感知平台、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测试实验室、某检测与仿真模拟实验室。在此期间,我也实现了身份转变——脱下军装,换上“孔雀蓝”。

攻关时,面对某核心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情况,大家很不甘心。设计、试验、调试……经过成百上千次失败,无数次相互鼓励打气走出迷茫困惑,最终团队突破工艺限制,设计出性能更优的技术产品,并拥有了设计、器件、工艺、封装、测试等技术的全过程、全要素知识产权。

很快,我们的科研项目高标准完成各项建设指标,顺利推广应用。经过几年发展,如今更加成熟完善。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攻关清单:抓紧促成学校各类先进成果落地转化,带领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设某创新中心,引入“电磁空间技术”“水下装备技术”等创新团队,与其他优势企业、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希望2027年的我,能继续发扬一代代革命先辈在科研征程上的探索精神,带领团队形成过硬战斗力,将使命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负重前行、百折不挠,向着科研高峰不断发起冲锋。

2023年3月7日  

(葛林楠、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方姝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