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雏鹰”向海天
——海军航空大学某教研室文职人员团队为战育人纪事
■彭 程 云 泽 刘玫苑
海军航空大学某教研室文职人员进行专业研讨交流。摄影、制图:彭 程
盛夏时节,夕阳洒落,海风轻拂。海军航空大学某教研室教员、文职人员庄丽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组参数,电脑屏幕上模型的推演仿真数据滚动起来——她和团队成员正紧锣密鼓备战海军军事建模竞赛。
“把优化方案再推演一遍,确保贴合实战场景。”大学教授、建模专家司守奎指着动态模拟数据说。该教研室文职人员占比过半,他们在讲台上是理论扎实、学识渊博的教员,在实验室是思维缜密、善于攻关的科研者,在演训场是服务备战、支撑打赢的技术骨干。
战鼓催征,使命在肩。奋进在强军征程上,该教研室始终把培塑学员过硬军政素质、精研实战所需核心技能、破解战斗力生成难题作为奋斗目标,托举“雏鹰”飞出逐梦海天的加速度。
量体裁衣开展进阶学习
该教研室主任、文职人员赵文飞的办公桌上,除了一摞摞教案和学员作业外,还有一本分级教学文件汇编。“教学不能搞‘一锅煮’,要紧盯学员实际量体裁衣。”赵文飞介绍,他们在大一学员中探索实行某课程免修制度,学满一定课时的学员通过考核评估后,可申请免修部分课时,将时间精力用于实践活动。
学员基础参差不齐,曾是该教研室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有的学员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渴望深入拓展,而有的学员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循序渐进。一次调研座谈后,教员、文职人员郝树艳感到,虽然统一的教学节奏有利于整体推进,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学员“吃不饱”或“吃不了”。
“能不能建立分级教学机制,让学有余力的学员申请免修部分内容,直接进入进阶学习?”一次教研会上,郝树艳的提议引发大家热烈讨论。“只有因人施策、因材施教,才能让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调整,更是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深化实践”……大家很快统一想法,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然而,建立免修机制体系并非易事,需要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完善的配套资源。2023年,学院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赵文飞带领教研室教员认真梳理课程体系,确定考核评估标准。为了给进阶班学员准备配套资料,郝树艳翻阅了许多部队实践案例,整理出几十个典型课题,装订成一本厚厚的《进阶学习案例集》。
数月后,首批分级教学名单公布,郝树艳牵头设计的免修机制正式落地。通过考核评估的学员张家训拿到进阶课程表,欣喜地说:“进入进阶班,我能加速完成能力提升。”
授课精准对接战场需求
采访中,该教研室教员、文职人员李沫办公室的荣誉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里面整齐排列着多个奖杯证书——个人三等功、“四有”优秀文职人员、大学“金鹰杯”比武竞赛一等奖……
拿出海军院校教员课堂授课质量奖一等奖证书,李沫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我与同事刘孝磊、毛凯协作取得的,是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回忆去年参加大赛的经历,李沫至今印象深刻。那次大赛,李沫所在团队从众多院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当主持人宣布他们获得一等奖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作为获奖团队代表走上领奖台,李沫内心十分振奋。
去年,李沫所在团队报名参加大学“金鹰杯”比武竞赛,赢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随后,他们一鼓作气,报名参加海军院校教员课堂授课质量评选大赛。“数列的极限以抽象推理为主,如何跟战斗力生成紧密联系起来?”抽到“数列的极限”这一参赛主题,一向沉稳的教员、文职人员刘孝磊也不免眉头紧锁,办公室的气氛有些凝重。
后续集体备课过程中,团队成员产生了不同意见。迫在眉睫的比赛日期,进一步加剧了大家的心理压力。“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要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刘孝磊建议大家把问题难点列出来,一个一个去解决。
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升华。经过一次次讨论、验证、复盘,大家创新思路,找到了破题角度,极大提高了授课内容的含战量。那段日子,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大家反复打磨教案,一个案例改上十几遍是家常便饭。
“付出终有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沫将获奖证书放回荣誉柜,这样对笔者说。
形神兼备才能全面过硬
“孙教员,感谢您的帮助。”收到毕业学员原阳发来的信息,该教研室教员、文职人员孙玺菁脸上泛起了笑意。
原阳被分配到某作战部队后,遇到难题经常向孙玺菁请教。一次模拟战场环境训练时,部队收集的实际信号数据与原阳在校期间构建的数学模型预测值存在偏差,虽不影响日常训练,但他想用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来优化装备性能。
随后,原阳拨通了孙玺菁的电话。“需要重点聚焦几个关键模块的互锁关系……”孙玺菁的指导,解开了原阳心中的疑惑。
“课堂上学的是‘形’,部队运用才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全面过硬。”原阳主动将在校所学与此次实践结合,整理成操作手册分享给战友。
“学员毕业远非终点,师生互动既是情谊的延续,也是院校和基层一线对接的有效方式。”孙玺菁回忆,一次,有几名毕业学员带着在一线遇到的装备技术难题,向教研室寻求帮助,教员们围坐一起,结合战场需求和装备性能展开研讨,还成立了专项小组跟进解决。
看着手机里毕业学员发来的捷报和成长感言,孙玺菁说,战场在哪里、学员在哪里,他们的培养方向就指向哪里、目光就聚焦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