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第945医院骨科文职人员殷敏——
“官兵的笑脸,就是对我的褒奖”
■赖 春 常晨玥
川西高原某驻训场上,寒风凛冽。联勤保障部队第945医院骨科护士长、文职人员殷敏单膝跪地,为战士查看清理膝盖伤口。“疼不疼?按这里有什么感觉?”她动作轻柔,目光专注,嘴里哈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氤氲开来,话语如一股暖流浸润着战士心田。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是殷敏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一次配置药品的经历,令她印象深刻。她抽取药液时,针头突然从针筒脱落,药液外溅,虽迅速妥善处置,却给她留下心结。了解得知,有的同事在配置油性、黏性药物时也遇到过针头脱出的情况,不仅造成药物浪费,更存在安全风险。“能不能改进注射器?”此后,她着手攻关。经过反复试验,她将注射器针头与针筒的接口改为螺旋旋转式设计,有效增强了连接稳定性。后来,该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
“战场救治技术迭代快,不加速学习就要落后。”部队卫勤保障体系加速转型升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殷敏一有时间就钻研运动康复、高原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培训,研究学习各类军事训练伤的发病机理与康复规律,在资深医生帮带下系统提升救护能力。每次外出巡诊时,殷敏不仅在笔记本上记录官兵病情,还注重记录他们的心理状态。“只有真正了解官兵,才能更好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她深有感触地说。
“医护人员既要医伤治病,又要暖心护心。”一次,革命老兵刘老因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行动困难,导致情绪低落。“刘老,今天感觉怎么样?”殷敏帮他调整输液速度,“听说您当年战斗的那个山口,积雪有齐腰深?”
往日记忆浮上心头,刘老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交流中,刘老讲述战斗故事,殷敏认真聆听,刘老渐渐开朗起来。随后,殷敏联系康复师制订训练计划,搀扶刘老从基础动作练起。“慢慢来……”她轻抚老人佝偻的背,声音柔和。终于能独立走到病房门口,老人眼含热泪:“我感觉自己又是个兵了。”出院那天,老人对殷敏敬了一个礼。在殷敏看来,这比任何感谢的分量都重。
殷敏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特殊地图,上面标记着她巡诊过的点位,贴满了官兵康复后的笑脸照片。一次赴某高原驻训点巡诊时,殷敏结合高原特殊环境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官兵提高伤病防治能力。“护士长,我的伤影响考核吗”“护士长,您教的方法真有用”……讲座结束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殷敏对自己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时,她看到有名默不作声揉着肩膀的战士,就主动走近:“肩膀不舒服?”战士点了点头。殷敏轻轻按压他的肩关节,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经过处理,战士不适缓解,冲着殷敏竖起大拇指。
“官兵的笑脸,就是对我的褒奖。”挥别官兵,清点好巡诊物品,殷敏又一次踏上了高原巡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