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逝世9周年:感恩铸剑为国,今天您就是我们的头条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作者:陆巍 王宇责任编辑:姬彩红
2018-10-31 09:52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面对美国人的种种威胁和折磨,他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直到1955年日内瓦会谈,在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极力斡旋下,他才得以回到中国。

钱学森一家在归国的轮船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14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以及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紧接着而来的就是3年自然灾害,万里河山满目疮痍,千万家园一片废墟。

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家连一台洗衣机都造不出来。

可就是在那个年代,钱学森于1956年初却带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1956年,毛泽东同志邀请钱学森赴宴,并坐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

一本《工程控制论》就是他报效祖国的底气,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一纸《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是他报效祖国的决心,是对中国航空事业的长期规范和发展;

一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就是他报效祖国的动力,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必胜的信念。

1960年9月10日,也就是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的第17天,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一颗弹道导弹,并准确命中目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