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焦急的中国学生们也只能仿制出一些不算先进的发动机,但当国际政治形势转变,苏联开始技术封锁后,发动机“心脏病”的问题立刻显现出来。从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发动机问题导致的事故接连出现。甚至连周总理也为之自责过:“我很难过,我要负责。”
当站在大山脚下,心中若还想看山峰上的无限风景,唯一能实现的途径就是一步步艰苦攀登。
不要妄想几年跨越实现人家半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不要妄想靠标语和跃进就能摘到王冠,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每一步不扎实不科学不认真,都会跌向万丈深渊。
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和教训后,中国航发人几乎是重新起步,从再次仿制落后的“斯贝”项目开始,重新出发。但这依然是个漫长和艰难过程,从搞懂到掌握再到能够自我设计跟上世界一流……这座大山依然看起来高不可攀,但他们始终步伐坚定地向上攀登着。

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至少都需要二十几年。在此期间,国产新型战斗机歼10、歼15、运20甚至歼20相继飞上蓝天,但只能被迫使用进口发动机。“国产‘心脏病’什么时候才能解决?”他们没有解释,一边备受指责,一边继续攀登。
在此期间,世界航空技术再获大的发展,更高推比、矢量技术的型号相继出现,残酷的淘汰使得有能力研制、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国家越来越少。“中国发动机还有希望么?”他们依然没有解释,一边备受质疑,一边继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