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进中国战舰④:372潜艇的精神底色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陈国全 段江山 孙伟帅 吴奔  发布:2018-11-23 08:10:0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372潜艇破浪前行。

老兵的本领恐慌背后,是装备加速更新换代

深夜,在372潜艇的舱室内,柴油机技师周军生还在学习相关装备的技术资料。即便在潜艇上工作了20多年,这位老兵还是怀有强烈的本领恐慌。

在372潜艇,很多艇员都有着同样的忧患意识。舱段技师练士才早已是技术“大拿”,而他依然带领战友在装备维修方面不断追求,提升自主维修保障能力;电工技师陈祖军在书本学习和实操训练上依然精益求精,“每天都从零开始”“电路图要越看越喜欢”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常态……

这些军龄平均在20年以上的老士官,都操作过至少两型以上的潜艇装备。练士才回忆说,刚上372潜艇的时候,很多装备都是新的,需要从头学,压力无比巨大。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练士才感觉这种压力并没有减轻,因为372潜艇还在不定期地经历升级改造。

每一次装备的升级换代,对艇员们都是巨大的挑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支潜艇部队组建,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先后下水,潜艇官兵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

在公开报道中,“新型潜艇”这个关键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我军潜艇装备更新换代的加速度,对潜艇官兵而言,感受更为真切、直接。“端牢饭碗”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职业素养的必需,更有一种危机感的倒逼。这种倒逼,直接映射到艇队老兵对徒弟的严苛要求上——

电工技师陈祖军只要遇见年轻艇员,就会习惯性地提问专业知识。年轻艇员一旦答不上来,陈技师就立刻“现场教学”。

舱段技师练士才有记“流水账”的习惯。每天的训练和操作中,他都详细记录下年轻艇员所有失误,并在班会上逐条点评。

“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的饭碗端牢了!”练士才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刚上艇的时候,他的老班长就是这样不断告诫自己的。他延续了这种严抓训练的传统,时常对战友们说:“专业就是饭碗。专业不强,碗就砸了。”

如今,经过数十年摸索,潜艇部队的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完备:潜艇兵先后要经过海军潜艇学院培训,赴潜艇装备生产厂家跟班学习,甚至被选送国外交流学习……潜艇官兵“端牢饭碗”的路径越来越多。

陈祖军经常在徒弟面前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在新一批艇员出去培训的时候都要叮嘱:“你们太幸福了,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些学习机会啊!”

这些年,从372潜艇交流出去的骨干越来越多。每当听到新潜艇列装部队的消息,感叹“遇见大时代”的陈祖军总忍不住问自己:“我又带出几个能端牢饭碗的兵?”

责任编辑:孙智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