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进中国战舰④:372潜艇的精神底色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陈国全 段江山 孙伟帅 吴奔  发布:2018-11-23 08:10:0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电工技师陈祖军正在操作装备。 吴 奔摄

“最美的勋章”背后,是传承不息的舍生忘死精神

那天,周军生破天荒地表扬了一名上等兵。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以带兵严苛闻名支队的柴油机技师从来不轻易表扬人,尤其是自己的徒弟。

一次出海演习中,轮机专业上等兵张智强一时没能扳动某个关键阀门。情急之下,他一咬牙一顿脚,使尽全力终于扳动了这个阀门。由于用力过大,他的右小臂重重地撞在下方的零部件上,划出了一条15厘米长的血口子。

同舱的中士张宇立即拿来急救包,准备为他紧急包扎。但张智强毫不分心,直到把剩下的操作全部完成,才去处理伤口,然后清理滴落在甲板上的血迹。

“在这里,伤疤是最美的勋章。”张智强没想到,师傅周军生就因为这件事,在班会上特意表扬了自己。要知道,此前张智强在上级组织的技术比武考核中“拿到令人震惊的成绩”,都没有换来师傅的表扬。

前后对比,张智强明白了,在师傅眼中,舍生忘死的精神究竟有多重。尽管师傅平时很少把这几个字挂在嘴边。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条路。”在372潜艇全体艇员心中,“怕死不当潜艇兵”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次次直面考验时用行动作出的回答。

在这艘潜艇上,引以为荣的不仅仅是潜航时间有多长、远航距离有多远、打破纪录有多少,更是一个个官兵身上的寻常伤疤。

那些寻常伤疤里,有一代代潜艇兵接力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关键时刻会以生命的代价凝固成永恒的记忆。

在师傅讲给张智强的诸多不动声色的故事里,那些为潜艇部队的成长献出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其实并不传奇,甚至如此平凡,平凡得就像自己无数次重复的检修。

那次检修,一名新兵操作失误,舱室内冒出黑烟。张智强的呼吸器失灵,周军生果断将自己的呼吸器给张智强戴上,自己半憋着气排除故障。险情最终排除了,但周技师却因呼吸道受损住进了医院……

无论是手上的伤疤,还是受伤的呼吸道,那种宏大叙事语境中经常出现的舍生忘死精神的传承,原来如此平常,甚至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平凡时刻,构成了372潜艇上这群军人生命中的最美航迹。

1 2 3 4 5

责任编辑:孙智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