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这3封信就像一面心灵的三棱镜,把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们对家的爱、对国的爱,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今天,让我们跟着小萌,一起走进这缓缓流淌的字里行间,探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徐英和战友们那丰盈的精神世界、深厚的家国情怀。
请关注11月24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刀尖舞者”的字里行间
■记者 高立英
这是海滨小城的一个普通清晨,上班和上学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别开快了,车里有孩子,再慢点!”一辆车里,年轻的爸爸刘向盯着穿梭的车流,忍不住叮嘱身旁的“女司机”。妻子杨力哭笑不得:“20公里不到的时速,已经是最慢了。”
杨力想不明白,坐在“龟速”行驶汽车副驾驶位上的丈夫,怎么会比开着歼-15以超过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从辽宁舰左舷通过时还紧张。
而在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刘向心中,自己驾驭“飞鲨”战斗在海天间的风驰电掣,与妻子送孩子上学路上的谨慎驾驶,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快一慢两个镜头,在记者脑海里叠加、重构,展现出一名“刀尖舞者”的“台前”与“幕后”——
快,是为了国的安宁;慢,是为了家的静好。
刘向所在的单位,是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这个团队中,参谋长徐英身上这种至柔至刚却相成相济的气质,尤为突出。
他头也不抬,凝神盯住桌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双手迅速而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行云流水般的嗒嗒声不时传进耳朵,也一次次碰撞着记者的神经。这是一次总结交流会上,徐英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尽管不知道他在敲些什么,但记者从那少有停顿却充满力量的敲击声中,听到他飞转的大脑引擎在轰鸣。
后来,记者才知道,这台笔记本电脑,徐英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因为,雷厉风行的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把所思所得记录下来落实成文字。
这些文字,至刚至强。它们有时是一篇夜航心得,有时是一页飞行教程,有时是一篇翻译资料。
这些文字,又至柔至软。它们有时是给爱人的一纸情书,有时是写给孩子的一封家书,有时是写给战友的一首小诗。
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些文字,也会被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感动。
采访中,记者还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老朋友——曾茜(网名:曾小萌),一名小有名气的军旅漫画作者,也是一名海军飞行员的妻子。2016年,小萌辞去在北京的工作,跟随爱人去了南方,找好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刚入职没一个月,她的爱人又参加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于是,她又辞了职,像其他军嫂一样,来到这座海滨小城。这些年,军嫂们跟随爱人的航迹,东奔西走,从南到北,四海为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萌看到徐英写给妻子、孩子和战友的3封信,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她说:“在我的身边,每个飞行员和每个军嫂,都有着像这样关于奉献、关于坚守的故事。他们早把飞行融入生命,而我们也同样把支持他们的飞行事业,融入我们的生命。”
这3封信就像一面心灵的三棱镜,把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们对家的爱、对国的爱,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今天,让我们跟着小萌,一起走进这缓缓流淌的字里行间,探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徐英和战友们那丰盈的精神世界、深厚的家国情怀。
人物小传
徐英,男,汉族,共产党员,海军上校军衔,特级飞行员,现任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参谋长。曾多次随辽宁舰执行任务,参与胜利日阅兵、南海海上阅兵、访问香港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两次。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海军训练标兵、海军正规化建设先进个人、海军转型精英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