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兴军,锻造高素质军队干部和人才队伍

来源:《军队党的生活》作者:吴志忠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1-29 12:28

紧紧扭住锻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全局着力

锻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必须瞄准世界一流、着眼能打胜仗,针对我军人才建设突出短板,大力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事关强军人才建设全局上着力,在构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上使劲,为实现强军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加紧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习主席强调,“要加紧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习主席已为构建我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按下了“加速键”,我们要着力解决好人才培养低层次循环、“三位”发展不平衡、“一体”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一是突出抓好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一流的院校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要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巩固和发展军队院校改革成果,牢固树立“三个面向”(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理念,建立与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学科内容体系,创新研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实验式和网络化教育方法,切实在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以过硬的质量把主渠道作用发挥好。二是强化部队训练实践锻造。“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人才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锻造。要破除培养人才只靠院校、部队无所作为的认识误区,充分认清部队训练实践在现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中间环节作用,加大官兵在激烈军事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练本领、长才干的锻炼力度。要引导官兵把本职岗位作为强军实践的最好舞台,在解决本职难题中求成才;积极创造条件让官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在应对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中提高;把一些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放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历练成长,坚持部队、机关、院校干部良性流动,使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全面推开军事职业教育。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必须推进军事职业教育普及化。要着力调动军事职业教育积极性,加快学习平台建设,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领导要当好没有围墙大学的“校长”,把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切实摆上案头抓紧抓好;全军官兵要结合岗位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把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作为落脚点;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聚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在线课程,开展“泛在学习”。各单位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成才氛围,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激励的制度机制,激发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军事人才的职业特质、专业能力和创新素质。四是增强“三位一体”良性联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统一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三者统起来谋划,抓对接促融合,多点同向发力,协调一致地把“三驾马车”向前推进。院校教育要发挥好固本奠基作用,部队训练要发挥好知识运用转化作用,军事职业教育要发挥好素质拓展补充作用,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循环往复、逐次递进、螺旋上升,职业教育贯穿全过程,形成军事人才培养既有功能区分、又有复合叠加、还有相互推进的科学培养模式。

按照构建“五个体系”要求推进改革创新。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这“五个体系”包含了干部培养、干部考核、干部任用、干部管理、干部激励五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军队干部工作改革创新的聚焦点和总体布局。在构建素质培养体系上,要围绕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着力。要从源头上选好苗子,一开始就注重打好干部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力素质等底子,筑牢干部成长的信仰之基、能力之基、从政之基,确保根深叶茂、苗壮行远;要紧跟干部成长进程,动态识别和培养干部,拉长干部培养链条,在能力素质上及时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要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做好培养工作,把组织培养贯穿于干部成长全过程,增强干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在构建知事识人体系上,要围绕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着力。要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谈心谈话等方式,对干部进行日常考核,听其言观其行,全面了解干部表现;要分行业分系统分岗位设置不同指标、不同尺子,把定量和定性、考德和考能、考勤和考绩、考“显绩”和考“潜绩”结合起来,让考核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要近距离接触干部,把考核延伸到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注意听取周围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深入了解干部在孝敬父母、爱护妻儿、邻里关系、待人处事、生活细节等方面的表现,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大家服气。在构建选拔任用体系上,要围绕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着力。要坚持以德为先,把考察人品官德特别是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选拔任用对党忠诚,具有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干部;坚持把“贤”作为任用尺度,坚持用人上的五湖四海,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用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把合适的干部放在合适的位置。在构建从严管理体系上,要围绕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着力。管思想,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武装干部,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切实管好党员干部的“总开关”;管工作,就是加强对干部工作状态、担当精神、能力素质、工作实绩等的考察监督,锻造干部的担当能力和实干精神;管作风就是要强化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将纠治“四风”进行到底,努力保证干部一身清风正气;管纪律就是要帮助干部把好权力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于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管思想是基础,管工作是重点,管作风是关键,管纪律是保障,统一于为培养造就信念坚定、刻苦钻研、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的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构建正向激励体系上,要围绕崇尚实干、带头担当、加油鼓劲着力。要按照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坚持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蓝图激发动力,用事业凝聚人心,引导官兵在实现强军梦中实现个人梦;要完善军人荣誉体系、工资体系、保障体系,优化军人收入构成,健全新体制下军人职业津贴、岗位补贴和智力补偿等制度,要关心干部成长和官兵实际困难,营造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尊重军人、关爱军属的氛围;要建立军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制度,增强军人职业预期和职业透明度,理顺各类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搭建成才阶梯,让人才能干事有奔头;要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构建起惩处淘汰制度,实行工作问责追责制度,让不作为的人得到应有惩处、混不下去;要在制度机制上给干部以爱护,容为公之失误,给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吃定心丸,对犯了错误的干部,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及时回归正确轨道。

抓好年轻干部培养这个军队建设大计。我党我军历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培养接班人的制度。早在延安时期,我党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开展“第三梯队”建设,顺利推进新老干部交替。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在,“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为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活力。同时也相对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有的缺乏基层和艰苦地方的扎实磨炼,有的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够强,有的担当作为的底气还不足。一些单位对培养年轻干部的工作重视不够,还存在重选拔轻培养和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现象。各级党委要把关心培养年轻干部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长远的眼光、更有效的举措,及时发现培养年轻干部,及时把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把优秀军事人才聚集到强军兴军中坚队伍中来,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干部和人才保证。要制定和落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精准科学实施,确保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对看得准的要重点培养,既要放眼全局、不拘一格,又不要拔苗助长、“火箭提拔”;既要相对稳定有意压担子培养,又要实施动态更新、适时补充调整;既要重视用好年轻干部,又要注重用好不同年龄段的干部,让整个干部队伍都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军队党的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