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中秋品味家国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王臣阳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09-15 02:14:02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之一,中秋节既承载着国人对团圆美满的追求,也饱含着深沉浓厚的家国情怀。家国之爱,造就楷模与英雄。从来家与国,命运总相依。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文章——

从中秋品味家国情怀

■王臣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当吟诵起这些千古绝唱,就会感到历史的血脉在我们身上流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之一,中秋节既承载着国人对团圆美满的追求,也饱含着深沉浓厚的家国情怀。

发轫于唐代初年,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中秋节,望月怀思是其重要的文化标签。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长安街灯火通明,节日里的那一轮圆月多了一分家国情怀,那就是在赓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砥砺“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奋进力量。

家国之思,激荡理想与情怀。“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离家在外的人都有乡愁。乡愁是余光中诗中“窄窄的船票、浅浅的海峡”,是席慕蓉笔下“清远的笛、没有年轮的树”。不管身处何方、所为何事,中秋团圆总会激起思乡思国情怀。1949年10月,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在美国学习深造的钱学森正和伙伴们欢度中秋。对祖国的思念,因为节日的到来而愈加浓烈,他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渥的物质生活,突破重重关卡,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钱学森家国情怀最真实的写照。

家国之爱,造就楷模与英雄。从来家与国,命运总相依。“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是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谆谆话语。中秋,作为怀远思亲的节日,所有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楷模和英雄都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星。人们不会忘记,扫雷英雄杜富国抬起残缺的右臂,敬的特殊军礼;人们不会忘记,“时代楷模”张富清用颤抖的手敬的军礼,还有他开心的笑容。昨天,因为有了“张富清们”的艰苦奋斗、默默奉献,让中国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今天,因为有了“杜富国们”年轻一代的知重担当、负重前行,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家国之情,连着使命与追求。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千里边关的戍边将士、贫困山区的扶贫干部,远在万里的援非医生,列车上的乘务员……中秋佳节之际,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万家的团圆,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牺牲小家为大家。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我们不是处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国度。其实,家国从来都不可分,就像个人的梦想从来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对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担当的使命追求,在这个千帆竞发、梦想启航的壮丽新时代,凝聚起勇于创新、不断奋进的信心与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金秋桂花香,明月悬夜空,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照进现实,更要将其中的家国情怀转化为新时代爱国奉献的热情和脚踏实地的行动,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自觉扛起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用拳拳赤子心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