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湖红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红船静卧水面。在这条小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其时,正是一个各种政治思潮纷至沓来,各种主张政见竞相宣示的时代。曾有人进行过粗略统计,从辛亥革命前夕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党、社团多达二三百个,各拉大旗、各起山头,但很多只是热闹了一阵便销声匿迹。与那些“今日一主义,明日一纲领”的组织不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旗帜鲜明地表明政治立场:决不将自己的理论和奋斗束缚于某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长征过草地时,红军战士谢益先分到4斤粮食。当他在行军途中见到被饿得奄奄一息的母子3人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有的一袋干粮送给了他们。一路上,谢益先不愿连累战友,靠吃野菜和草根充饥。后来,母子3人拿着绣着“谢”字的干粮袋来部队找他时,才得知这位红军战士已经牺牲在了茫茫草地里。

资料图:油画《长征·过草地》
抗日战争中,山西武乡县石壁村曾留下这样一段佳话。这个山村地形奇特,一面靠山,三面临崖,只有一条小道与外界相连,是一个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战略要地。但因地势偏高,加之干旱少雨,担心部队驻扎会影响到乡亲用水,八路军总部曾三次迁出。后来,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领战士们为村里选址打水井。在八路军总部撤离后,依依不舍的老百姓在井台上写下了“吃水不忘八路军,时刻想念总司令”14个大字。

位于武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随行记者曾这样描述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1946年,马歇尔到访延安
人民,已深深融化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融入到共产党人的骨髓里;人民,已成为这个政党的信念之基、信仰之源,也成为她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力量之源。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