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桅杆上的黎明——日本投降全纪录

来源:“第一军情”微信公众号作者:贾永责任编辑:乔梦
2018-08-15 16:15

同一天,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长驱万里,开始向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在东北抗联女战士李敏记忆中,“那一天中苏边境线上的大雨没有阻挡住红军战车的横扫之势。”12岁就参加抗联的李敏后来与同为抗联战士的陈雷结为夫妇。抗联转移到苏联境内休整,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旅。李敏接受了前线救护和无线电联络等训练,还成了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兵。(作者注:李敏老人2018年7月21日在哈尔滨去世,享年95岁。)

也是在这一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全面侵华之初,日军并没有把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刚刚经历过长征,每个人只有几发子弹、有的甚至还拿着大刀长矛的队伍放在眼中。然而,骄横的日军忽视了这是一个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对外来入侵最勇敢的政党所领导的队伍,这是一群高扬着理想和信念旗帜的年轻人。此时,这支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主力部队132万、民兵260万。敌后战场作战12.5万次,歼灭日伪军170多万。

“刚入秋,我们就在华北连连攻克敌人据点。鬼子真的成了秋后蚂蚱了。”从让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谢在太行山上”的黄土岭之战,到打出了八路军威风的百团大战,余新元身上留下了一处处弹痕。回忆胜利的时刻,这位看过九旬的老人说,“值了。值了!”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中国战场的反攻锐不可挡。此前,在印缅战场,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也一洗两年前兵败野人山的遗恨,反攻作战取得胜利。鏖战热带丛林两年,郑维帮所在的那个营,300多人只剩十分之一。今天,这位百岁老人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兄弟。

每一面胜利的战旗上,都浸透着战死者的鲜血。2015年9月3日,李敏、余新元、郑维帮作为抗战老兵的代表,出现在抗战胜利70周年受阅队伍中。他们乘坐的受阅车的车身上,镌刻着《伟大胜利》主题浮雕,由武警摩托车礼宾队护卫着最先通过天安门。他们身后飘扬的是千千万万战友,用鲜血染红的10个英模部队方队的70面胜利旗帜。

当年,他们带着黑色的眼睛和梦想走向抗日的战场,而今,他们的生命已经变得洞幽烛微,他们和他们留在战火硝烟中的痕迹,依然成了传奇。

同样是8月9日,东京经历了最为漫长的一天。在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9日夜里开到了10日凌晨,44岁的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二】

六朝古都金陵,也是当年遭受日军蹂躏最为严重的中国城市之一。位于南京市中心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曾经见证了江宁织造由盛及衰的全过程。2015年8月,记录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衰亡的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在这座昔日的官邸首次系统公开。

1945年8月10日,一个月前还拒绝接受《波斯坦公告》的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

战时的中国陪都重庆,首先传出了日本将要投降的消息。在沦陷区南京,伪“中央广播台”的谭宝林和苏荷先2名技术人员,收听到了重庆的广播。当时的南京还处在日伪统治之下,每天必须播放东京广播电台的华语节目。趁着日本主管不在,两人让发射台晚上8点悄悄改播日本即将投降的电讯。南京城顿时一片欢腾。

“尽管发出了投降照会,日本的一些战争狂人仍在叫嚣继续战争。14日晚上,这些死硬分子甚至发动叛乱,企图夺走第二天即将广播的天皇诏书的录音盘。至今,日本一些人仍把这份投降诏书称为‘终战诏书’,妄图欲盖弥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马振犊介绍,当时在中国的日本军队还有105万人。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是主张继续战争的死硬分子。从8月12日至14日,曾在三天之内3次发出所谓主张维护国体的电报,令他的部队抱“玉碎之决心”。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冈村宁次带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集合在广场前聆听天皇“玉音”。直到广播结束,这些在中国土地上曾骄横一时的侵略者们还目光呆滞地站在南京的烈日下。

“八一五”之夜,日本早已四面楚歌,四万万中国人却是不眠之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