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强化练兵备战、提升打赢能力系列谈④
■胡龙喜
上甘岭,一个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美军原计划用2个营、5天时间、伤亡200人以内将其拿下。然而最终却动用了6万余人、300多门火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打了43天,发射了190万发炮弹,付出伤亡2.5万余人的沉重代价。
上甘岭为何成了美军的“伤心岭”?多年后,美国人用电脑模拟得出的结论始终都是: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志愿军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然而,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却无法模拟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昨天,我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今天,我们“钢多气盈骨更硬”。这就是解开“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独一无二的“算法”,也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独一无二的“心法”。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以敢打敢拼闻名于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铁骨的生动写照。如果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锐气,人民军队怎能历经万里长征迎来“三军过后尽开颜”?怎能历经抗日战争迎来“驱逐倭儿共一樽”?怎能历经解放战争迎来“天翻地覆慨而慷”?又怎能历经抗美援朝迎来“击溃强敌奏凯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制胜的铁拳,锻造的钢,忠诚卫士响当当。铁心向党担使命,一身血性压枪膛……”与传统战争相比,现代战争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场面越来越少,但战争的毁伤性、残酷性空前增大,特别是随着精确制导技术广泛运用,“发现即摧毁”的强大威慑,毁伤烈度的指数级增长,对军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耐受度考验更甚。
习主席深刻指出:“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和参与者,离开了人,战争就无从谈起;离开了人的正确操纵和勇敢精神,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也会大打折扣;离开了人的高效领导和科学运筹,军队就难以形成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只有依靠“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武器装备才能发挥最佳作战效能。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武器装备出现的故障,70%是由于官兵精神状态失常造成的。这也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我们都要砥砺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如今,大量新装备、新武器列装部队投入使用,为我们赢得战争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在用“钢”铸造雄师劲旅的同时,更需要传承和强化“气”的优势,确保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精神利刃不仅需要血汗淬炼,更需要忠诚和信仰开刃。朱德同志曾说:“没有政治觉悟的勇敢,只是血气之勇。有了政治觉悟的自觉的勇敢,乃是大勇。”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对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深刻领悟。我们要始终把铸牢官兵坚决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战强敌、打胜仗的思想意识,使“苦练军事本领,争当打赢尖兵”成为官兵的共同追求。加强形势战备教育,引导官兵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打仗意识,坚决破除当“和平兵”“和平官”思想,做好随时打仗的充分准备。加强军史学习教育,大讲我军战史、战例、战将、战斗英雄,激发亮剑胆气、培植尚武精神,让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战斗基因代代相传。
西方军队有句名言:“当听到枪声时,人的本能反应就是躲进战壕等待枪声停止。只有通过纪律和训练才能使他在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并向前进。”血性不是天性,胆魄需要锤炼。“教兵之法,练胆为先;练胆之法,习艺为先。”我们应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近似实战的环境中、严峻复杂的军事斗争中摔打和锻炼部队,引导官兵在真训实练、真打实备中实现“艺高人胆大”。坚持把执行任务作为平台和熔炉,引导官兵参加一次重大活动,战斗作风得到一次锤炼;完成一次急难任务,战斗精神得到一次检验。坚决摒弃危不施训、险不练兵,避难就易、避重就轻的思想倾向,有意识设危局、摆险局、加难局,引导官兵闻闻战场的硝烟、找找打仗的感觉,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更昂扬的精神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武警江苏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