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明辨是非系列谈①
■薛 红
党员干部形象好不好、威信高不高,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看其是否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开国上将唐亮,是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之一。他生活朴实,为人诚实,工作扎实,素有“军中老实人”之称。唐亮的这一美誉,与他坚持人前人后一个样、说的和做的一个样是分不开的。我党我军的历史上,不乏唐亮这样的“老实人”:“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的任弼时;“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的谢觉哉;“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谋一辈子福”的张连印……
共产党人最讲修养品格、砥砺品性。良好的道德政德,体现在内外一致、言行一致、步调一致上。古人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当一名党员内与外、言与行相一致时,便能达到“表里俱澄澈”的境界。很多优秀党员干部,譬如谷文昌、杨善洲、杨业功等,他们始终心口如一、言行如一,坚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立起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样子。
“施教者知行合一,受教者才会紧紧跟随。”事实上,官兵评判党员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然后信其理、服其政。党员干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则其令必行。身教若不立,言教难彰显。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痛恨的就是“两面人”。探究起来,“两面人”的本质就是知与行不统一,特征就是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台上讲廉洁,台下搞贪腐;台上说真理,台下行歪理。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的党员干部,对党和军队作风伤害极大,对官兵的信任感伤害极大。
党员,“员”字前面是党。每名党员干部都是党和军队的作风“代言人”,必须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自己讲信仰,就要坚守理想信念;自己讲纪律,就要把规矩刻在心上。当然,这种说和做不能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一致。党员干部如何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是一道亟需回答并践行的现实课题。
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坚决。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重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党的创新理论是“定盘星”“指南针”,能使人明辨是非、看清善恶、区分美丑。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真正成为对党忠诚的老实人、透明人。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官德人品就是本和道,也是思想根子。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旨在解决好思想根子问题。我们常讲,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党员干部是否表里俱净、知行一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想根子。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培塑官德人品,方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共产党人的表和里、知与行,皆受到纪律和规矩的约束。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贵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党员干部如果只是口头上表示服从,在执行党规党纪时讨价还价,甚至公然违背,那就不是真正遵守纪律,就是破坏党规党纪。党员干部唯有将纪律一丝不苟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形成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文化自觉,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罗荣桓同志说过:“不要只是以口号去要求别人,那样只会使自己脱离群众,使自己成为一个空头革命家,而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别人。”这句话告诫党员干部身教胜于言教,只有坚持“讲自己所信的、做自己所讲的”,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威信影响和带动广大官兵干事业、谋打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