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旅作家王毅最新力作《你是我的战旗》重磅推出!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8-27 12:55:38

记录新时代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展现面对困难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军旅作家王毅最新力作《你是我的战旗》重磅推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军旅作家王毅的最新力作《你是我的战旗》。

《你是我的战旗》是王毅数年磨一剑的成果,她以文化为主题,以家国为主线,以使命担当和艺术敏感性,围绕当今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观察、阅读和思考,先后与叶嘉莹、康震、金一南、单霁翔、杨利伟、张千一、樊登、濮存昕等41位当代名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对话访谈,向读者讲述了这些名家的爱国情怀、人生故事、心路历程和成功感悟。这本访谈录形式活泼生动,内容真实深刻,语言温暖有力量,思想隽永润心田。书中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是首次向读者披露,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给读者无尽的感悟和启迪。

《你是我的战旗》全书分“肝胆相照”“大爱前行”“光亮时代”三辑,记录新时代的风云画卷,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沉淀新时代的思想精华,放歌新时代的风流人物。书中辑录的《叶嘉莹:诗词让心灵永生》《田华:前进,英雄中国》《濮存昕:艺术来源于人民》《王亚平:太空最美英雄花》《金一南:新时代人民战争》《樊登:阅读的力量》等访谈,文字充满浩然之气,笔触侧露威武之风,细腻处如春风化雨,豪放时如铁马金戈,给人强烈扑面的精神力、感染力、鼓舞力、战斗力,既大力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更唱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洞察、时代发展的凝思、未来宏图的展望,又让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潜移默化成为启迪引领读者的新指南。阅读本书,就如同和这些名师大家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真诚交流,在中华文化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愉悦成长,是广大读者学习感悟中华文化的优秀读物,也是深入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你是我的战旗》一书作者王毅,兼备女军人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保持着军旅作家的时代担当和艺术敏感性,多年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创作价值,深深扎根于广大官兵之中,用手中的笔描摹军队的一草一木,用文字表达对社会和军队的深层思考,很多作品除了具有女性的天然柔美之外,更兼有军人的豪情、刚毅与担当。近年来,王毅围绕当今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与大量当代名家面对面深度交流,记录新时代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展现面对困难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访谈实录陆续发表在《解放军报》、中国军网、《文艺报》、中国诗歌网等媒体上,产生强烈反响。

言及《你是我的战旗》这部近30万字的作品,王毅感慨万千。她说:“文学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它必须要有责任感,要有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其文学作品就应该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提供一种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也就是说,必须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而对军旅作家来讲,还应对军队负责,对战争负责,对冲锋在一线的将士负责。”

正是这种担当和情怀,使王毅长年笔耕墨耘,孜孜以求。康震为《你是我的战旗》作序时评价:“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伟力。当代作家舞台广阔,使命光荣,不仅要承载历史,不负韶华,更要点亮人生、振奋民族。每每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总是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让文化工作者屡屡交出优异答卷。《你是我的战旗》,就是一份优异的答卷。”

☆ ☆ ☆ ☆ 

看那阵地上鲜艳的战旗

——《你是我的战旗》后记

■王毅

“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曾经流行一时,但是,职业的天性让我逆向而行。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我就到北川采访,成为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的军事女记者之一,后又多次前往灾区,为了及时采访报道,一直守候和冲锋在最前线。“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也是我们新闻人的格言。可能,人只有面对死亡时才更知道活着的意义。第二年回访灾区时,逆向而行的力量又让我成为第一位爬到映秀震源点的女记者。

做记者,一定要用文字说事,写人写事写情。回读当年那些文章不乏幼稚之处,但面对人和事时,我仍然袒露出真诚和生命的真实,那些文字就是我的成长,和我的生命同时成长,比我之生命更重要更久长。

灾难是残酷的,面对它时,只有像男人一样勇敢,甚至还要有更加超越的力量,那就是前往,向前!“夜深忽梦少年事”,那时候很多场景,至今偶尔还出现在我的梦中。我曾经在灾区背过一名叫黄思雨的女孩,那是在2009年5月期间,我与4名记者又到灾区进行回访。见到思雨时,她正坐在轮椅上一直在笑着说话,我发现她只一条腿。于是上前询问,原来思雨的另一条腿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砸断了,经过一年治疗,伤口已经愈合,但出行要坐轮椅。这一回答让同行的记者们直说好可惜、好可惜!我说:“你的笑容真美。”思雨笑着说:“快乐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爱我的人都希望我快乐,为了自己更为了他们,我要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真可爱,这是以笑面对人生的最好方式。”我说。当时,思雨正要随家人回山里的家。眼前是漫漫山路,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那一刻,让我想为她做点什么,我说:“让阿姨背下你,可以吗?”“还没有解放军阿姨背过我呢。”思雨兴奋地说。背着小思雨的感觉真好,虽然到后来我明显感觉体力不支,却仍然努力前行,尽量多背她一会儿,我心里有种含泪的幸福。这个时刻,我觉得离温暖与感动很近很近。2021年5月,著名画家彭华竞以此为创作主题,取名《13年前行》。今年是汶川大地震的第13个年头,爱的信念支撑起前行的道路是无数个13年。对岸是生命长成与辉煌,历史的负重前行才会有今天和未来的岁月静好!用画形成情绪共振和心灵通融的力量,用画表达“中国心”。艺术家的创作是可以跨越的,这种跨越将关爱、相爱化为中国力量,这就是人间大爱!

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了《空中最美丽的伞花》,歌颂当时空军15名空降兵战友在茂县高空“纵身一跳”事迹;诗歌《仰望党旗》等作品,在第一时间展现了灾害时,中国军人冲在最前面的场景;纪实文学《抗震一家人》,以自己父母为原型,描写出真人真事真情。人们常问: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鲜血和生命,忠实献身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是时代英雄。后来,我将当时文字集结成册《英雄遍地》(获得全军抗震救灾优秀作品奖),直到今天,经历了大地震的人每每到了纪念日,还会以不同的方式纪念那段日子。

每一名军人,面对党旗、军旗、国旗时,敬仰的目光中还有一种动力,那就是,为了荣誉,随时准备为之献出生命。作为一名军旅作家,用文字的方式成为思考者,对顽强的英雄、冲锋陷阵的战士用笔做体察,用心做思考,写出时代的芳华沉浮,成为记录时代的镜子,是我以文面世的初心。

2010年我到北京工作。记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之际,因《光明日报》约稿,我拜访了久仰的剧作家、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胡可老师。我在题记里这样写道:“胡可与党同岁,一辈子与党同心,与党同行。”谈到当时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他举双手赞成:“一个文艺工作者要走的路线,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好生为人民服务’。”2019年12月,我从新闻上得知胡可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他书桌下瓷砖上的两个脚印,这是要多少年在那儿写作才会摩擦出脚印啊!而我面对面和胡老关于“好生为人民服务”的对话也成为永久的怀念。

作为一名作家,每一次采访就是一次探险,出发之际往往有很多的未知,中间也会遇到突然中的突然。我经常感慨这是对人、对物、对心的探险。做访谈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对方是某个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有的从无交集,有的神交已久但是第一次见面,有的人性格沉稳,久久不发一言,有的则侃侃而谈,言无不尽。两个陌生人第一次面对面坐到一起,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如何从表象进入内心,从外在进入内在,挖掘出对方的内心波澜,这是我的动力,就像是军人初到阵地,要布阵排兵,找到攻防路线。多少年来,我笃信“军人生来为战胜”这句话,从来没有过退缩。在采访路上,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遭遇,比如从山上掉下一块石头把汽车挡风玻璃打碎,顺畅的道路上突然出现一道沟壑阻止前行,或者被访者突发意外,或者干脆拒绝采访等,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随时会出现,甚至已经开始的采访还会因突发情况不得不被迫中止。这其中有对意志和决心的考验,也有对生命的考验,真的有种“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是,最美的风景可能恰恰存在于最险峻的地方。山穷水尽之际,突然又柳暗花明,穿越狭窄的隧道眼前一片开阔。作为军人,随时怀有持枪战斗之心,只不过我的武器是文字,在记录下一次次饶有意义的对话的同时,也记录下了我的心路历程。

2020年疫情期间,除了关注电视和网络上的消息,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事记者,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有种“啼鸟惊魂,飞花溅泪”的感觉。我多么想能像当年第一时间参与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一样,去最前沿,当记者也可以,当工作人员也行。看到武汉紧缺护士,我就想要去充当个志愿者,因为我的第一职业就是护士。但我却像站在长江颠簸的一条船上,每天看到、听到关于病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激增,却无力航行。我心绪茫然,切菜时两次切到自己手指,血流如注,直奔医院。急诊医生说“你一定平时很少做饭吧”,其实我是很擅长厨房之道的。朋友戏言“临阵自戕,属于逃兵”,手伤让我无能为力之感更加强烈,内心剧烈晃动。沉默中,我还是拿起了手中的笔,以记者的敏感,以文战“疫”,用文字去真实记录内心波澜,记录那些爱恨悲欢的脸庞。太多逆行者义无反顾前往险境,“只解沙场为国死”,豪气干云,那一张张看不到具体面目却满含勇气与毅力的脸庞,让人动情湿眼。

于是我手上缠着纱布,开始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关于“疫”情的对话。也是正是因为手伤,我特别注意那些被酒精擦拭的手、艰难脱下防护服,小心穿上防护服的手、点击手机屏幕开始线上授课的手、隔空比心的手、手术中的手……这些手,既是自保的,又是慷慨的。我的手在电脑键盘上敲击下了一行字:“你是我的战旗”。我在原成都军区工作时,工作单位就是战旗报社。曾经有一天,我到战旗文工团采访,被误认为是战旗文工团调入的主持人,“战旗”于我情深意重。

“战旗”是要人举着的,当面对她的神圣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生命的旅程中,与“战旗”同行。其实我们每个人自问可能比问他人更重要,简单的问题比复杂的问题更重要。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若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这就是阵地上的“战旗”,这是一面胜利之旗。

疫情是残酷的。作家要勇于攀登思想与精神的高地,用文字战“疫”是当下,是文字最好听的时段,是“大爱前行”的力量。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新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像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始终受到新闻工作者本人的道德人格、道德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坚持用手中的笔忠实履行职责,展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自己的信念和坚守记录历史前进。

如今,我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战栗。有些对话,每当回望时,也忍不住泪湿眼眶。问题有时冷酷,却也并不缺乏温情。文字会让人分享……很多灾难是无情的,但总会在阴霾下的一缕缕阳光的照耀下,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经历是人生、是财富、是成长,只有经历过,才会对生命、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阵地上的旗帜最鲜艳,胜利是与死神搏斗后取得的,有些人已经永远无言,他们为捍卫阵地夺取胜利献出了自己。在这个国家,每时每刻,无数人享受平静安宁时光的同时,一定有人在为这种时光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

2021年,在“迎三八妇女节,庆建党百周年”全国女子诗词大会的启动仪式上,我看到“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98岁的叶嘉莹先生为大会录制的视频。多年前我曾见到先生,今天在视频中见她老人家,一样芳兰竟体、精神饱满,完全是“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当年与她合影留念时,她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一定要把照片给我”,当时是在场的摄影记者们照的,不知给她老人家否?她学生说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诗词让心灵不死!”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心头一热,鼓励自己一定要把先生事迹以我的视角,传递给世人。

在 2021年“两会”上,我对航天英雄杨利伟进行访谈,他说到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计划,说到中国空间站建设目前进展很顺利,眼里流露出的骄傲和自信令人心潮澎湃。他说,多年前他在出席华人华侨的一次活动上,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华侨拉着他的手,语调颤抖,脸庞上满是泪痕地说:“你们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昂起多高!”这次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对太空的叩问,也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我把它称为“中国空间力”。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这是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如此完美叩问太空,这样的昂首的“中国空间力”与中国作家的“文字空间力”是相通的,它是中国动力表现之一,是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动力。

所以能否让一次访谈带有更多人性的温暖和国家的力量,就成为我有意识的追求。历史选择了人,人创造了历史,这让我着迷。我将执着于:记录一个人和他(她)的时代,也是我的时代、中国新时代!

今年4月,随团中央参加“情系西藏·益起悦读”活动,在边防团、拉萨市为官兵和共青团员们讲“阅读的力量”时,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人生中第一次流着鼻血讲课。那时我一定是位战士,是一位以笔为枪的战士。作为作家,能在部队和西藏青年中传播阅读,看到他们如此阳光的黝黑脸庞,飞扬的头发和快乐的笑容,是多么幸福。我想到与一名作家对话中他曾说:“要用作品去传播理想,追求真、追求善、追求美。”这话听起来是大话,实际上是我的真心话。文学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它必须要有责任感,要有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其文学作品就应该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提供一种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也就是说,必须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而对军旅作家来讲,还应对军队负责,对战争负责,对冲锋在一线的将士负责。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但生活本身却比文学更丰富,也更具震撼的力量。我们不得不说,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生命力的展现,它本身就具有震撼力。我的问,你的答,不同的人生,迥异的经历,中间曾经有久远的时空距离,可是那一刻却毫无隔膜,一种彼此的理解、共同的目标和相同的信仰,让一次次访谈亲密无间。

访谈做得多了,我更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易,国家的不易,道路的不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一百年里发生了多少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故事啊,艰苦卓绝的经历让我们这个党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历史上那么多“痛”,每位党员的“痛”才更烘托出了革命的辉煌。在我们民族苦难深重的时刻,的确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不在枪林弹雨前退缩,从不被屠刀绞索所吓倒,从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在极端绝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打败比他们强大百倍的敌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比别人更强健的身躯,也不是因为他们有比对手更先进的武器……而是他们拥有他们的对手永远无法拥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钢铁一般坚硬的意志。“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是信仰令他们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白云招我上层巅,无数奇峰落眼前。作家只有在阵地上,才会体会到阵地上鲜艳之旗。那是勇于战斗,冲锋陷阵最坚强之力。我虽然只是一名业余作家,每次对话都会与你的心灵肝胆相照,这也可能是过度消耗自己,几近自虐,但我甘之如饴。努力中、疲惫中,却有一束火光,是军人特有的能量灼热自己同时也灼热他人,好似古老的烧煤的心,总有一点热和光在燃烧。为了让美好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我将琴心剑胆,矢志不渝,驰骋沙场。还有那远远近近,用我的真心带着情与爱的文字,依然在孤独中保持着交流和沟通的美好心愿,有着不熄的光亮与暖意。

致敬那些心怀梦想的人,逆行一线的战友们。

致敬那些心里有伤、眼里依然有光的对话者。

岁月是高地,人生也如此。百年大党的纪念日,我从壮丽的憧憬变成祈求平安的愿望,那些帮助我的人,点亮我人生的事,让我渡过一段黑暗而危险的河道。与“战旗”同行,只要前方“战旗”高高飘扬,爱与信仰就在前方。因为我曾经获得过爱与信任的拯救,我已经没有年轻时那样慌乱无措,我有了从不放弃的力量,用文字的力量向前。

苏联著名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作为主持人,曾说,虽然不能端枪,但是可以“用声音保卫祖国,这是我的使命”。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我想,在这个时代,作为作家,“用文字保卫祖国”是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奋勇担当。新时代的作家要有一种观察时运与关注命运的习性,面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现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生命尊严都是值得用文字记录的。我的问,你的答,是当下的历史,我的视角,你的世界,是中国当下的世界。你我的时代,是当代之中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生命之所以美丽无比,是因为人类总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

春天之所以每年到来,是因为总有花朵要忘情地怒放。

文字之所以有穿透力,是因为作家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

看山头战旗飘舞,她在,阵地就在,坚守阵地绝不后退是战士的天职。

愿文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