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读出大道理,感受大担当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程荣贵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8-28 07:36:07

从《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读出大道理,感受大担当——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阅读《习近平在福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与分量。

《习近平在福州》共23篇,从不同角度记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的主要经历,全面展现了习近平同志胸怀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锐意创新、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1990年,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州工作时,就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福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习近平同志提出未来3年、8年、20年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为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遇、提供了保证。

福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没有大型民用机场,不能起降大型飞机,更没有国际航班,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国家民航局和国家计委提出建设新机场,并很快获得批准。新机场的建设与运营,为福州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1990年4月至1996年2月间,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在马尾、福清和闽侯落户。习近平同志领导创办的经济开发区,为福州百姓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到2017年,福州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104亿元,是1990年的70倍,财政收入达到1005亿元,是1990年的250倍。

为民情怀是对事业的一种执著与坚守,是对党和人民的一份责任与义务。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州任市委书记时,短时间内跑遍了福州的大街小巷和偏远山区。1991年3月,他在调研中发现有66户职工还住在闽江的“连家船”上,38户职工住在堤外“竹架棚”里,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生活7年,他了解中国真实的农村,懂得广大群众的生活疾苦,知道老百姓心里最渴望什么。当天,他就把船民住房难的问题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月后,长期居住在水上“连家船”和岸上“竹架棚”的104户居民乔迁新居,习近平同志得知后心里非常高兴。如何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仅体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德行操守和思想态度,而且还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执政为民的朴实情怀。

1992年初,海军某部从宁德搬到福州,同时带来了400多位随军家属安置和子女就学的问题,涉及3个区、30多个部门。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过问下,一些老大难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历史记录着福州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习近平同志真抓实干、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品质。

干部作风是党风的一面镜子,直接关系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关系党事业的兴衰成败。原福州市政协主席王文贵介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任职的几年里,引进的很多项目都是他亲自谈的,为当地增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仅东南汽车的落户,就使当地建起了70多个配件厂,很好地带动了仓库、物流、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20%。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道理不难理解,难就难在落实上。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彬介绍:为着力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解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有效解决了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顽症痼疾。比如:市政服务中心30%的审批事项实现以小时计时,市民服务中心70%的服务事项实现以分钟计时。这一作风的改进,从根本上树立起了福州政府职能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如今,福州市政府始终保持着“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的实干作风,彰显着习近平同志当年强调的“政贵有恒”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在福州》一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生动实践。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人才选拔,还是作风培养;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资金投入,习近平同志始终本着“想在先、干在前、重实效”的原则,为福州沿着正确方向又快又稳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生动教材。认真阅读这本书,对我们党员干部感悟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情怀,以更高标准干好本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程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