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丁晓平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恢宏党史的文学讲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金延锋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11-13 06:37:47

恢宏党史的文学讲述

——读丁晓平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

■金延锋

《红船启航》(浙江教育出版社)是军旅作家丁晓平的又一力作。这是一部反映“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的优秀作品。全文50万余字,从一个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段宏大而深远的中国共产党党史。

《红船启航》题材重大,立意深远。怎样把重大题材、严肃党史写好,是作者反复思考的问题。在阅读、分析大量有关史料的基础上,作者决定以报告文学特有的优势,真实、生动、完整地为读者讲述4个重大问题,即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立的、中共一大是怎样召开的、红船精神是怎样提出和弘扬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是怎样建立的。围绕着这4个重大问题展开,《红船启航》的写作特点也跃然纸上。

作为报告文学,既不能像史书那样严格按照历史时期一一书写,也不能像写作小说那样放飞想象,天马行空。究竟应该写什么?怎么写?面对这些问题,作者紧紧抓住5个关键节点,以上、下两卷的形式,详略得当地安排结构。上卷“红船劈波行”,从上海到嘉兴南湖,主要写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中共一大的召开;下卷“精神聚人心”,从现在的“五色”嘉兴写起,以倒叙的形式书写红船的复制、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发展、红船精神的提炼和弘扬。该书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的特长,以真实性为遵循,对需要表述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不惜浓墨重彩,勾勒出史实的原貌。

报告文学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该书史料丰富,内容细致深刻。作者查询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献,对相关人物和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这从作者在书中引用的文献原文和采访实录便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书中还有大量注释,除了说明引文的出处外,还有对人物、事件的补充说明,特别是对有些说法不一的历史事件都一一加以说明,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写作的严谨态度。该书用文学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自然,引人入胜。作者特别注重细节描述,如开篇写道“‘小王老师’从嘉兴来到上海”,这让读者不禁好奇“小王老师”是谁?为什么从嘉兴到上海来?同时也为后面即将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埋下了伏笔。又如书中对复制红船的原因、过程用32页篇幅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部分内容几乎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一。此外,书中还展现了一百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现场感。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及时性。作为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过程的文学作品,其及时性体现在哪里?我想,这主要体现在一种与时代呼唤相吻合的及时。从党史学习教育的角度来说,该书通过真实的历史、文学的语言和珍贵的照片,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部文史结合、图文并茂的生动教材,这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书中还原了很多重要人物的性格面貌。上卷首先出场的“小王老师”,作者通过寥寥数笔,就将一个知书达理、开朗美丽的知识女性展现给了读者。为什么选择“小王老师”首先登场?因为“小王老师”王会悟后来承担了中共一大会议的会务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被誉为中共一大“温柔卫士”。新中国成立后,她又为红船的复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在下卷写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对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关心,以及43年后重访嘉兴南湖、登上红船、题写诗词的各种细节;着重描写了许多嘉兴的普通人物,如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历任馆长、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红船一家人”、为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而匿名将仅有的5元钱捐赠出来的中学生于群芳……每个人物都丰满生动,栩栩如生。

《红船启航》是一部融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力作。作者丁晓平表示,这本书是革命先驱、前辈用他们的理想和生命书写的,是一代代党史研究专家们呕心沥血写就的,是嘉兴人民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以模范实践来书写的。作者将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领悟,详实地传达给了读者,相信《红船启航》将成为广大读者进行党史学习的生动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