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朱映明,女,文中身份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工厂战士。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一百四十三
娘子军痛打保安团
■朱映明
巴山的田野里油菜花飘香,山岭上树木郁郁葱葱。一天早上,一队女兵从绵竹出发了,这是我们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工厂战士。我们这些人,大多数是十八九岁的四川妹子。在工厂里,我们专门为部队纺纱、织布、缝鞋、做帽,有时也参加挑粮,是名副其实的后勤兵。我们最初是从巴东通江县开始跟着部队转移的,途中边走边打,经过半年行军打仗的锻炼,这支后勤兵起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但白天能攻能打,还学会了打夜战。在我们的队伍里,除卜营长和另外几个男同志外,都是女的。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靠我们“半边天”了。
队伍不停地向前走着,突然三个女侦察员跑回来报告说,在我们必经之路两侧的山头上,有国民党军队的哨兵。卜营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隐蔽休息。怎样才能了解敌人的底细呢?卜营长和干部们进行了研究,决定先抓个舌头回来审问。中午,我们在附近的村子里找到一个放羊的老乡,准备派一个人跟着他扮成爷孙的样子到山上去放羊,设法接近敌人,抓个俘虏回来。
下午二时许,他们真的押着一个俘虏回来了。他供认,山头上驻扎的是国民党保安团,大约有三四百人。我们怕这个俘虏撒谎,上他的当。又派出几个侦察员俘虏来一个敌人,他的口供和另一个俘虏的口供差不多。摸清敌情后,我们决定进行夜袭。
晚饭后,战斗方案公布了。根据战士们的身体情况,挑选出了身强力壮、富有战斗经验的一百多人参战。编了一个尖刀排,二十多人;九个战斗小组,每组十个人,其余同志留守原地看管行装。战斗的武器主要是手榴弹和木棒,另外每个组还有三四支单响步马枪。行动部署是:先派尖刀排占领制高点,然后九个组以号声为令,分左、中、右三路同时出击。卜营长再三强调,无论战斗顺利与否,都不要大声喧哗,以免被敌人发现我们是女兵。否则,敌人弄清了我们的底细,就会嚣张起来。
天黑后,卜营长带领尖刀排奔向制高点,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便从制高点传来了嘹亮的冲锋号声。参战的姐妹们听到号声后,像离弦之箭奔向指定的地点。
左路是一、二、三组,我在第三组当组长。我们组刚冲到一座小山包的腰部,敌人就向我们开了枪。我们凭借敌人枪口里喷射出来的火光,隐约看到二三十个黑影。不一会儿,这群黑影就从山头上压下来。大家面对两倍于我之敌,心不惊,肉不跳,人人都咬着牙憋足了劲,准备着搏斗。当敌人冲到我们跟前不远时,战士乔石敏手脚快,马上朝敌群投出了一枚手榴弹,“轰隆”一声响,敌人乱作一团。大家乘机蜂拥而上,同敌人进行了一场厮杀。这帮家伙除跑掉几个外,其余死的死,伤的伤,被我们活捉了六七个。我们乘胜摸黑继续攻击。
中路是四、五、六组。这三个组中打得最漂亮的是第六组。在战斗中,她们遇上了一条河,对岸的敌人发现她们后,想从桥上过来把她们吃掉。当过来三十多个敌人时,组长马桂花一声令下“打!”爆炸声顿时响成一片,敌人挨了揍,转身往回逃。六组的姐妹们把手榴弹、石块一齐往桥上扔。敌人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砸伤,彻底报销了。
天刚蒙蒙亮,我们遇见了七、八组的姐妹们。我们在互相了解战果的时候,发现九组的姐妹们不在场。我们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卜营长,他指示大家立即分头行动,尽快把九组的同志找回来。天亮后,我们在一个山头上找到了九组的五个姐妹,她们都挂了彩,另五个姐妹已经壮烈牺牲。这里还有十多具敌人的尸体,大家认真一看,倒下去的姐妹中,有的嘴巴咬着敌人的耳朵,有的双手还紧紧地卡住敌尸的脖子。看到这一切,大家心里全都明白了,假如我们的女战士没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怎么可能出现如此悲壮的场面呢?
这一夜,我们娘子军像围山狩猎一样,袭击了敌保安团三四百人。当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三十多名姐妹在巴山的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第二天,周围的群众知道了这一仗是我们打的,都感到很惊讶。许多中青年妇女纷纷报名参军,甚至还有妇女带着婴儿一块来要求跟随部队走的,我们把几个青年妇女吸收到队伍里。掩埋好烈士的遗体,告别了乡亲,在艰难崎岖的道路上又继续前进了!
(本文节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