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旋律与青铜品格
——评长篇小说《铁血雄师》
■丁晓平
长篇小说《铁血雄师》(解放军出版社,2022年12月)是军旅作家张卫明继《城门》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作品延续张卫明小说革命英雄主义、冷峻的现实主义和纯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理念,艺术再现了一支英雄的骑兵师部队从骡马步兵师到摩托化步兵师、再到机械化步兵师的转型过程,继而完成在边境作战中敢战、能战、善战、胜战的铁血战史。
战将是疆场制胜的关键。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虎将才能带出虎狼之师。《铁血雄师》开篇题记就是英雄师“师长治军格言”。作品从带有血性的战斗话语开始,聚焦德才兼备、全军闻名的英雄师长包赛夫,以一营和九营两个互争优胜的兄弟营在日常训练和前线战斗中的血性比拼为主线,讲述了一代中国军人的无畏品格、勇猛作风和战斗精神。
作品中,早年间战场排定的老骑兵师的内部座次,以传统的名义被固定了几十年,其中一点就让九营不满——每年分新兵,身材最高的拨给一营。一营是英雄师的耀眼标记,而英雄师则为战区和全军的王牌。因而一营是荣誉漫灌的“莲花池”、备受宠爱的“白马骄子”、功臣与青年军官的速成摇篮。在赴前线途中、军列停靠兵站就餐时,九营营长发动全营官兵在吃掉自己一份的同时又“劫吃”了一营的配额……九营在战前为啥敢如此“撒野”?他们意在向师长包赛夫强力表达——九营的兵同样渴盼在战火的大熔炉中锻造成为英雄师的英雄。
作为英雄师师长,包赛夫前途锦绣,脾气也牛。说他被自己一误再误,一点没错。渐渐地,平级直线上位,下级弯道超车,都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而他履职一师之长已8年有余。可贵的是,他深爱英雄师,让如旗的师魂高扬在成就与荣誉之上。而在这期间,好事者、投机者的告状信纷至沓来,包赛夫的“骄傲自满”变成了他人的“投名状”。适逢此时,轮战任务下达,各方再三权衡,一致认为包师长必须回到英雄师。战争是英雄的试金石。人民至上、国家至上,在保家卫国的战争面前,英雄师长包赛夫没有抱怨、也无委屈可言。这就是英雄的品格。
胜战之师呼唤英雄师之魂——“真兵”。世界战争史上,有谁使用过这个概念?好像没有。这是骑兵出身的英雄师师长包赛夫的发明和创造。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中的最强者以徒手摔跤为基本,肉搏出强力、出强技、出真兵。作为当年草原部落的摔跤王、民兵骑兵营长的包赛夫,就是“真兵”的代表人物。随着英雄师进入高度机械化的阶段,恢复骑兵师的夙愿与现代化强军梦早已分道扬镳。“他长期彷徨在骑兵战争与新战争之间……血液里两个爱的撕扯,乃至最终激化为爱与恨的冲撞,其激烈,其残酷,外人难以想象。”但最终,他以拥抱两个梦的真心真情,奔赴战区。
在前指与英雄师的作战方案论证中,对攻打敌方哪处高地的争论,凸显英雄师与前指之间的分歧。然而,阻力越大,包赛夫师长斗志越高昂;困境越深,包赛夫师长意志越坚定。敢打硬仗,源自包赛夫师长和英雄师多年以来的“真兵”自信。作为一支承续光荣传统的部队,英雄师既来之,就不能与他人答同一份考卷、参照同一个标高。
包赛夫师长敢打硬仗的信念实质是“士兵至上”。他知兵、爱兵,深入到最前沿的猫耳洞中以士兵身份执行战斗任务,在深夜遭遇敌人偷袭的惊险经历,更是振奋军心,让部队士气高涨。战争指挥是一门艺术。面对敌方在阵地上的宣传,包赛夫师长巧妙地对敌打了一场舆论战与心理战,诱毙了敌方的副师长。由此可知,英雄师的王牌其实也是包赛夫师长做“真兵”的表率——以“不怕死”激励“不怕死”。师长的英勇不在名位,也绝不是做样子、喊口号,而是以身赴最前线的实际行动、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和运筹帷幄的战场谋略,让每个士兵懂得只有“不怕死”才“不会死”,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接着,包赛夫师长安排在机关服务岗位的官兵轮换到一线,与前线战士同历生死,颇得喝彩。这种以身作则的示范和表里如一、官兵一致的人格感召,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出官兵的胜战意志与豪情。
包赛夫师长倾心的拔点作战方案与前指的方案互不兼容,这推动他不断进行战法创新。然而,新的拔点作战方案也必须面对各种训练风险以及意外事故。一营的困境与九营的野心、内部外部的种种阻力,以及敌方对英雄师拔点目标的预判,所有的矛盾都聚焦在最后时刻。敌我双方相互试探,真真假假,散布烟幕……包赛夫师长必须将无解变作有解,将胜算扩充到最大的可能。
重压之下,包赛夫师长越来越觉得孤单,明明他威重令行,部属也紧密地簇拥在身边,他却感觉不到温暖;但他知道——无论局势与处境多么艰难,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他突然陷入大脑运转不停、昼夜完全无法自主睡眠的状态。万千攻心,包赛夫师长病倒了。这不仅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指挥极其危险,也严重危及包赛夫的生命。医院专家会诊意见,须送包赛夫师长回到熟悉亲切、最好能够唤起他童年记忆的地方疗养。于是,他被紧急送往家乡草原。他的夫人骑马跌伤,照顾伤者的过程推助他恢复了健康、回到现实中来。
而这一切,都是在严格的战场保密措施下进行的。知情者因为主心骨的突然缺位而焦灼不宁;那些明里暗里对包赛夫师长议论纷杂者也陡然醒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哪有那么简单。回到战场,英雄归来。险恶命运的至极转折,都不是按照规划和预想复制出来的。最终,在包赛夫师长的指挥下,一营和九营一举成功拿下了敌人的两个山头。然而,对英雄师来说,更大的胜利则在于战法的创新与极低的战场伤亡率。
《铁血雄师》讲述的是一支部队浴火重生的故事,也刻画了一代军人心灵成长的过程。作品还细腻入微地描写了农村兵成长起来的参谋弓寸八和新闻记者林晓鹃等不同人物,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家军歌”。张卫明坚持其独有的叙事风格,葆有着短促铿锵的汉语写作节奏,努力以细节推进人物的命运,又以人物命运来丰满故事的脉络,使作品人物厚实鲜活起来。作品字里行间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传承着军事文学的钢铁旋律和青铜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