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星火接力》一部引发人们思索生死意义的书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侯健飞 责任编辑:益西拉姆
2024-04-27 08:09:46

延伸的英雄故事

■侯健飞

读罢《星火接力》(宁波出版社),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引发人们思索生死意义的书。仅就人的生命而言,生是美好的,不论贫穷还是富贵,而死却总是令人悲伤。一个人的死,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成百上千人的死,而且是为保家卫国而死,死亡的本义就变成永生。正如毛泽东同志为刘胡兰写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85后”女性,她叫孙嘉怿。因爷爷、外公、父亲曾经都是军人,她对战争的话题异常敏感。曾有一段时间,孙嘉怿在网上发现一些抹黑、恶搞先烈的信息,这让她气愤不已。与此同时,爷爷和外公的战争故事不断浮现在孙嘉怿的脑海里。

孙嘉怿的妈妈经常给她讲外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停战协议签订后,休战的消息一层层传下来,外公旁边有个小战士听到后开心极了,立马从战壕里站起来举手欢呼。不想敌人放了冷枪,20岁不到的青年,就这样倒了下去。在这时,休战的信号弹点亮夜空,各个阵地的战士都跳起来拥抱欢呼,但倒下的这个战士看不到这一幕了。“他死得最可惜,再晚几秒,只要几秒,他就可以回家了。关键是,他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家里还有什么亲人,我都不知道……”外公的痛心和遗憾,成为孙嘉怿心中隐隐的痛。她常常想起那个在停战最后一刻倒在战壕里的小战士。“他牺牲时才20岁不到,我20岁时,还是一个在母亲面前撒娇的孩子……”

2010年,在北京实习的孙嘉怿认识了一位纪录片导演。导演带她采访了一位抗战老兵。这个老人在讲到日本从哪里进村、烧了哪个房子等故事时,孙嘉怿气愤得无法控制情绪。在那一刻,孙嘉怿突然觉得这个老人就是自己的爷爷。采访结束时,孙嘉怿发自肺腑地一声接一声叫着“爷爷”,嘱咐老人一定要保重身体,好好活着,替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活着。那时,导演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这些老兵,拍一个少一个,要先记录下来……”

这一死一生的故事,像一声春雷在孙嘉怿心中隆隆碾过。一番沉思过后,她便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每拜谒一座烈士陵园,她还把陵园信息记录在网上,希望更多的烈属能够找到烈士的安葬地。

2017年,一位志愿军烈士家属联系到孙嘉怿。他说,曾去朝鲜找寻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亲人,但很遗憾没能找到,不过在那里拍摄到几个志愿军烈士陵园安葬烈士的信息,希望能帮助烈士们“回家”。看到这位烈士家属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后,孙嘉怿哭了。“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我们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先辈啊!”以此为契机,她在网上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

令人欣喜的是,她的善举引来了众多网友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组建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团队,不拿一分工资,不要任何报酬。他们深知,中国人最讲究落叶归根,哪怕多少年过去,烈士的家人依旧在等待着他们回家。

团队成立后,他们到访了25个省份和地区,还远赴朝鲜、越南、老挝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足迹遍布742座烈士陵园。他们建立起有着近4万条革命烈士数据的信息库和遍布全国的志愿者网络,帮助了1400多位客葬异乡的英烈找到了亲属。他们坚信,“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全社会就应该有一种致敬英雄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

2023年11月23日,第10批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这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10次交接。从2014年至今,中国已连续10年从韩国迎回、安葬总计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孙嘉怿看到这些新闻时,流着眼泪静默在电视机前……

《星火接力》的作者刘笑伟和樊卓婧,向读者深情讲述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拥军人物”孙嘉怿,以及王玉茹、黄军平、康明、邓其发、王援朝等志愿者为烈士寻亲的故事。这既是为普通而可敬的人们立传,更是为弘扬不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出贡献。

合上书本,仰望长空,我在心里说: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汇成的灿烂星河,将永远照亮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