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用小故事刻画“大写的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徐鲁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6-01 08:51:22

用小故事刻画“大写的人”

■徐鲁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是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不同战线英雄模范故事的青少年读本。近几年,我受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的邀请,参与了“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创作,书写了华罗庚、钱学森等10位人物的传记,《彭士禄:祖国的儿子》是我创作的第10部非虚构人物传记绘本。

一部非虚构的人物传记,倘若故事剪裁合理、详略得当、叙述得体,也能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每一本书的创作,我都朝着这个标准去努力。在写《彭士禄:祖国的儿子》时,我感到自己离这个标准又近了一步。其中写到“染血的河水”“八岁的小囚徒”“活着、活着、活着”“小流浪儿”“第二次坐牢”“小游击队员”等这些章节时,我的眼睛几度湿润。这些故事中,我力图用真实的细节描写,展现小主人公的顽强与坚韧,以及影响主人公成长的一些普通人的善良、仁义与担当,在平实的描述中,向读者传递涤荡人心的力量。

10本书写下来,我感触良深。创作彭士禄的传记故事,让我再次对写作先锋人物传记一类的非虚构作品有了真切体会。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集合了新中国的一群英雄儿女和最美奋斗者。越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我就越加真切地感到,他们个个都是“大写的人”,是当得起“共和国脊梁”“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艺术家”等光荣称号的人。因此,每写一个人物于我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写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虽然所写的是一些小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却都是“大写的人”,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人生的人。我在写每一个人物时,着重要写出主人公高尚的情怀、闪光的品格和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我想让孩子们在读到这些人物故事时,能真正受到心灵的触动。

著名作家唐弢先生曾为少年儿童写过一本普及性的鲁迅传记——《鲁迅的故事》。他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定了严格的“约法三章”:其一是明确读者对象,他把读者对象定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同时兼顾略大或略小的读者,这一点和我们写“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是一样的;其二是每一个章节既可以独立存在,又与主人公整个生平故事相衔接;其三是采取鲁迅散文《朝花夕拾》那种夹叙夹议的写法,尽量写得“抒情一些”“形式多样化一些”。每篇故事除了讲述传主的事迹,还是一篇独立的散文,能带给读者一些文学艺术上的熏陶。唐弢先生的这个“约法三章”,在我看来是极具写作指导价值的经验之谈。因此,我在创作这10本先锋人物故事时,一直努力遵循“约法三章”,这对我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提升。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和文学性不可缺失。我们常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作家来说,关键在“讲好”二字。先锋人物的故事本身都具备了足够感人的力量,能不能“讲好”,是对作者的考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学性。文学性体现在各种细节描写里,如环境描写、风景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每一本传记故事,应该像是一株枝叶纷披、丰盈婆娑的小树,如果失去了文学性细节的枝叶,就只剩下干巴巴的树干,只剩故事梗概了,那就失去了感动人的力量和文学的滋养力。

参与“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创作任务期间,我始终带着“让英雄伴随孩子成长”的信念投入其中,希望写好他们的故事,让先锋精神照亮更多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