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暖阳
■陈广生
早起,我坐在窗前读书看报。妻说:“天冷,多穿点衣服。”
我笑着答道:“不冷,书中有太阳。”
“书中有太阳”,看似随口说的一句话,其实是我内心深处对读书那份执着与热爱的真实写照,读书也确实成为我战胜生活中风雨和困难的秘密武器。
书籍如暖阳,温润我心房。回望过去,那些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如同老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中缓缓播放。儿时的记忆里,家中没有如今这样便捷的取暖设备,冬天总是格外漫长难熬。每当夜幕降临,寒风透过纸糊的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母亲便会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边纺着棉线,一边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而我则蜷缩在角落,借着微弱的灯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书页间由文字构建的世界便如同春天般温暖,驱散了周身的寒意。
后来,我到基层某部任职。几年后,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挫折,心情不免有些灰暗,意志也有些许消沉。记得那是一个黄昏,我敬重的一位老领导在我桌边放下一摞书说:“读书吧,你会找到答案的。”
“找到什么答案呢?”我将老领导放下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美奋斗者”吴运铎在《把一切献给党》一书中说:“一个人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无限地忠诚于这个理想,他就能经受任何风雨和困难的考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借保尔·柯察金之口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刻苦学习的故事,还有《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战斗英雄梁三喜的英勇事迹都让我十分感动。读着读着,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人生的答案,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鼓足了向前奔跑的勇气。
如今,当年那个热爱读书的青年,已是退休老人。然而,那份对书籍的热爱之情从未改变。退休生活于我而言,不是停滞与消磨,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启程。告别了职场的喧嚣,我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在闲暇的午后,在寂静的夜晚,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便是我全部的世界。现在读书,我不再追求速度与数量,而是更加注重阅读的品质与深度。诗词歌赋、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各类书籍如同一条条清澈的溪流,汇聚成我心灵的海洋,滋养着我的灵魂,陶冶着我的情操。
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在书中,我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我穿越时空的界限,体验不同的人生;我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共鸣与感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与一本好书为伴。书中无尽的温暖与光明,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照亮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