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洪流放歌》这本重点图书的诞生,有太多的故事可讲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吴勇刚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7-15 11:09:49

一部重点主题图书的出版故事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编辑手记

■吴勇刚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他的事迹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2023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是一部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于2023年2月出版,是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扶持和推动下,由辽宁出版集团辽海出版社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节点策划和编辑出版的重点主题出版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辽宁省委宣传部就将本书列为2022年度辽宁省重点主题出版物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予以资助。该书上市以来,双效显著,持续得到行业专家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入选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2023年第一季度“辽宁好书”和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回首《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这本书从无到有的过往岁月,历历在目,这本重点图书的诞生,有太多的故事可讲。

选题缘起

辽宁的红色“六地”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是巨大的宝藏,其中就有“雷锋精神发祥地”。雷锋同志在辽宁这片红色沃土工作、生活、成长、锤炼,雷锋精神也从辽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值此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出版一本雷锋题材的图书,既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的献礼,又是向雷锋同志和雷锋精神的致敬,是新时代辽宁出版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选题很快被提上议程,由社长、总编辑柳青松和副总编辑徐桂秋担任总策划人,并于2022年年初立项,初拟的书名是《我写雷锋60年》。

本项目严格按照辽海出版社社内重点书、精品书的标准制订了工作方案,确定了适合写作本书的作者——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并组织骨干编辑、数字编辑、美术编辑、校对和出版人员等10多人建立了项目团队,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本项目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伊始,为了有更多翔实的史料作为项目基础,我们搜集了1963年至2022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学雷锋活动的全部报道150多篇;梳理了1963年至2022年年初全社会学雷锋的口号及标语110多条、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同志的题词35种;整理了这几十年来研究雷锋的期刊文章和硕博士论文30多篇;购买了《雷锋日记》等有关雷锋的图书和电子书10多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读,我们能最大限度地了解雷锋、雷锋精神及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学雷锋的历史样态。这个选题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追寻。

他写雷锋60年

本书作者胡世宗生于1943年,既是雷锋的同龄人,又同为军人。胡世宗1962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第十六军政治部文化干事,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科干事、文化处处长,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出版文学专著70多部,其中有关雷锋的著作10部;出版《胡世宗日记》17卷,972万字。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军内外多种奖项。

从1963年2月作为一个新兵在报纸上发表第一首歌颂雷锋的诗《雷锋活着》开始,胡世宗60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持写雷锋、歌颂雷锋,为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一位执着的雷锋精神践行者。他在《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自序中写道:60年来,全国军民学雷锋波澜壮阔的情态,犹如一条洪流始终向前奔腾。我幸运地追随着这条洪流,为她鼓掌,为她歌唱。我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把我所亲见的这条洪流描摹出来,奉献给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读者和我们后代的读者。

▲成一村摄

策划先行

由于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崇敬,本书在构思、写作、设计及编辑出版等过程中,坚持不断创新。

一是写作方式和结构的创新。全国人民学雷锋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这60年来,已经有非常多关于雷锋的作品。如何让这个选题有所创新、与众不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经过大量搜集资料,反复研讨论证,我们最终确定了写作方式,即全书布设两条线,一条线是写这60年来,全国人民学雷锋活动汹涌澎湃的壮观图景和历史变迁;一条线是写作者胡老师这60年来笔耕不辍,坚持创作歌颂雷锋、宣传雷锋精神的作品和事迹。这两个极具历史意义的60年相互叠加,一个从宏观着手,一个从微观落笔,时代的洪流与个人成长经历交织,全景式反映60年来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的轨迹,见证了雷锋精神在60年间,被广为弘扬、赓续传承的历史进程。全书体例确定后,“80后”作者胡老师全身心投入,深居简出,专心创作。

本书最初的名字叫《我写雷锋60年》,但是总感觉比较平淡,缺少大气和意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受到作者曾经写过的报告文学《洪流万里》的启发,给书名加了四个字“洪流放歌”,意思是在全国人民学雷锋的滚滚洪流里面,作者胡老师坚持放声歌唱雷锋60年。因此,最终呈现给读者的书名就是《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

本书从时间、空间、人物三个维度将雷锋和雷锋精神做了全方位的描述:在时间上,本书从雷锋的生平写起,一直写到现在,延伸了数十年,描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雷锋;在空间上,本书从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写起,写到了雷锋在全国的足迹,甚至写到了雷锋精神在全世界传扬的故事,描写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雷锋;在人物上,本书从雷锋入手,写到了雷锋的战友、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写雷锋的作家和诗人以及拍摄雷锋的摄影家,写到了雷锋班、雷锋连、雷锋团的许多故事,进而写到了全国学雷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描绘了一个宏大的群像。

二是图书封面设计的创新。市面上关于雷锋的图书,其封面更多的是用雷锋的头像或雷锋工作场景的照片,再配以红色主题背景构成。《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师最初也设计了很多稿封面,但都不满意。直到他第三次读完书稿全文时,一个核心的视觉符号占据了设计思维的最高点:波浪,汹涌的波浪,一定是波涛汹涌的波浪! 波浪的图案不是对书名的简单释义,而是那奔腾不息、滚滚向前的学习雷锋的历史长河和思想锤炼之河。就这样,这本书的封面喷涌而出。

三是融媒体出版的创新。主题出版物不仅要在主题上适应时代,还要在表现形式上与时代同步,想要真正做到使读者入脑入心,就要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融媒体的出版形式,拓宽传播途径和空间。鉴于此,辽海出版社联合辽宁之声共同录制本书的有声版,并在辽宁之声多档节目持续播放,学习强国平台也以专区形式推送。同时,在纸质书上也铺设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欣赏与书同步的精彩诵读。

出版故事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的编辑出版过程充满了许多艰辛和挑战,但我们最终都一一化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团队在雷锋精神感召下的一场精益求精的精神洗礼。

作者完成初稿后,经过大家研讨,又反复修改了十几次直至最终定稿。其中第一个大幅修改的时间节点是在2023年1月,整个书稿的结构都做了大调整,最终将全书分为了四大章,为了使每章均衡,又增删了很多内容。第二个大幅修改的节点是在2023年2月初,书中原先的照片大部分要更换,重新布局,这种情况导致我们的时间严重不够用。为了保证能够保质保量印刷完毕,按计划必须在2月15日下厂印刷,3月3日要举行新书发布会,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需要重新搜集整理照片,重新布局,重新排版,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只能当作两天用。本书使用的雷锋照片,大多是由张峻、董哲、季增这几位摄影师在世的时候拍摄的,生前已授权给胡世宗使用。还有一些照片是由辽宁省摄影家协会提供。这些照片很多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更显珍贵。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的团队基本都是白天黑夜连轴转,社领导统一协调调度,编辑、校对、设计、排版、出版等人员随时待命。我们三位责任编辑全身心处理稿件,处理完稿件,立即送给排版公司。往往我们是前半夜干活,排版设计人员是后半夜干活,因为第二天早上就要见到新稿样。校对科的同事,只要稿件进入校对环节,总会第一时间入手处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出版科的同事,着急等待下版印刷……

我们的团队经常工作到大半夜,有时候实在扛不住了,小伙伴之间会打趣地问:累吗?累!难吗?难!能不干吗?不能!有困难就想想雷锋吧!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然后大家一乐就接着干活。

这本书的编辑出版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会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调度会,对工作进度及遇到的困难进行调度和解决。整个编校流程规范有序,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在内容、文字、图片等方面精雕细琢。为确保书稿内容质量,在图书出版的不同阶段,我们还邀请了图书评论界、出版界的知名专家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封面设计师为了让封面的颜色更精准,设计了多个版本33个颜色深浅不同的封面,铺满了一大桌,大家挨个比对,逐一甄选。这个场景一直印刻在大家的脑海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这本书在经受了“魔鬼般的考验”后,终于按时高质量出版、高品质印刷,并于2023年3月3日在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新书首发、有声书首播活动。活动由辽宁出版集团、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主办,辽海出版社、辽宁之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承办,各级领导及各界代表、读者代表160余人出席了活动。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的有声书共45集,从2023年3月3日起,在辽宁之声18:10—18:30播出,每天播放1集,播放45天,累计听众达千万人次。“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也于3月3日上线,总播放量超过125万。

编辑心得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以大量有关雷锋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以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表述,为读者展现雷锋成长的足迹,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既为人所熟悉,又令人耳目一新的雷锋。读者从书中既可以看到60年间全国学雷锋的洪流奔流不息、波澜壮阔的图景,也可以看到作者歌颂和宣传雷锋、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培根铸魂、自我淬炼的心路历程。本书主题鲜明,资料丰富,感情充沛,可读性强,对在新时代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书已成功输出了乌尔都语、阿拉伯语、蒙古语三语种的版权,让雷锋精神走向了世界。

我非常荣幸能担任《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这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洗礼,是对我人生的一次锤炼,是我一次深刻而宝贵的经历,是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承担这样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的编辑工作,短时间内能迅速提升编辑的职业技能和水平,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后做更多好书的信心。

(本文作者为辽海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