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长征副刊丨阅读经典 点亮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于洋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4-01-07 16:45:39

阅读经典 点亮人生

■于洋

作家贾行家说过,经典是“公众的普遍记忆”,是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的作品。一本书要成为经典,就像沙里淘金一样,需要时光冲刷掉大量平庸的作品,把最好的、最具思想深度的典籍留下来。经典如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珍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学而有思,思则有得。读一本经典,如同交一位益友,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启迪我们的心灵。

阅读经典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则是无限的,因而,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地摄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如从效率的角度看,读经典书目当是首选。用发现问题的方式走进经典,是促使我们持续阅读的较好方式。也即是说,尽可能从前人的人生经验中为自己的困惑寻找答案。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中学时,我便被这首豪情万丈、磅礴大气的《沁园春·雪》深深吸引。后来,我又读了《毛泽东选集》,其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明白,“方法和方向二者缺一不可,解决问题需要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并采取有效方法,循序渐进”;《论持久战》告诉我,要“全面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切忌片面、极端”。《毛泽东选集》加深了我对毛泽东的认识,也从中深刻认识到,他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所表现出的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的根本原因。

经典著作中,往往包含着人类在面对和处理重大问题时的思考,但经典与阅读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距离。因而,阅读经典时,要善于联系实际,防止理论与实际脱离,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清代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经典,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酷爱读此书。他的革命生涯中,经常对照此书深入了解、认识祖国的万里江山。

同时,我们还要带着问题阅读经典。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是以手稿的形式存在的。为什么是手稿?因为马克思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发表。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曾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提出青年人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每个时代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所要面对的问题。因而,我们要真正读懂和理解马克思,就必须从马克思提出问题的时代特点出发,认真思考、领会马克思提出问题的时代背景和意图。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们阅读经典,就是在与大师们对话。阅读经典,是打开人生的正确方式。人类自己创造的、又历经时间沉淀的经典,集中体现着古今中外的智慧。在当今时代,多读些经典更有利于青年人的成长成才。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4年1月6日第8版)